王选开优质宝妈用户
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
原创内容 来源:新浪育儿 时间:2019-11-25 13:32:28 阅读() 收藏:41 分享:67 爆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春天气温回暖,这为多种多样的害虫细菌复苏、繁育和扩散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因为小孩抵抗力差,呼吸的当中非常容易将带入着细菌的湿气吸入人体,也就非常容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那么对于中班育儿心得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中班科学随笔的内容。
我们现在接触的是《科学放大镜》这个主题里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很多的小游戏、小实验,面对新奇的游戏和实验,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
在活动前我们搜集了很多的材料,有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等,关于溶解的物品,会旋转的物品,等等,对于搜集的物品幼儿不陌生,但是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总体来说对他们的认识是有限的。
当我出示各种各样的镜子的时候,孩子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好奇的问:“老师,我们要干什么呀?”“老师今天要和你们做游戏。”“好”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拍起手来。我先让孩子们每人选一样材料(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近视镜、万花筒等等),用它们观察事物“你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刘志翔大声的喊:“老师,万花筒里好漂亮啊!”;“哎,我的手怎么变大了?”;“我能用望远镜看到远处的房子”······。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每一组的孩子都沉浸在科学探索中,在玩“水中成像”的孩子,我观察到他们用手电筒当月亮,照在水盆中,然后探索其中的奥秘。我听到张树威说:“我的手电筒照在水中,“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没了?”让孩子们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自己探索“水中成像”的奥秘,他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孩子们都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我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当然,在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前,我大费周章的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常识性的实验。当我问到:“糖、盐、味精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很多孩子都能有自己较为正确的观念。桑若楠说:“会化掉!”胡轶斐说:“会变没了。”因为孩子们生活中接触到这些东西,和他们的生活很亲切,所以,有的孩子当看到我的材料时,就说到:“老师你要干嘛?好像要烧菜了啊?”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关注到的东西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所以在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都非常得有经验,用手把杯子摇一摇的,有的用搅拌棒快速的搅拌,有的选择倒温水。于是我就在结尾总结的时候问了孩子一个延伸问题:“你在让水宝宝变魔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让它溶解的快一些?”于是孩子们把他们使用的方法一次说明,他们在自己动手之后表达得非常自信。
一次次的科学实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科常类的知识,还是要让孩子真的尝试了,才会让孩子的知识在脑海里深深印住,而且是主动记忆。当然,这样的活动,教师一定要有前期丰富的准备,孩子操作的时候能够尽量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另外如果能够进行分组教学就更加有效了。
【活动意图】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目标】
1、注射器、气球、吸管、小杯子、塑料袋与幼儿人数相等。
2、鱼缸里养一条活鱼、土块儿、三只短蜡烛、火柴、两个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抹布一块、一盆水。
3、彩色图片:轮胎、各种各样的球、救生圈、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杯子)杯子里面我放进去了一张纸,如果把杯子放到水里,你猜纸会怎么样?(湿了)今天老师来变个魔术,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你们信不信?请瞪大眼睛仔细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请看纸湿了没有?(没有)。谁能告诉我杯子里的纸为什么没湿?杯子里有什么?(空气)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塑料袋)今天老师再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认真看老师手里的塑料袋会变出一个什么秘密来?请看塑料袋怎么样了?(鼓起来了)谁能告诉我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空气)请幼儿用手摸一摸。
二、找空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杯子里有空气,塑料袋里有空气,那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来,我们一起找找看。
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让幼儿用注射器各个角落装空气,然后冲着小朋友的脸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感觉有气流。说明活动室里到处有空气。
2、请幼儿把瘦气球变成胖气球,往里吹气,气球吹鼓后问:“气球里面有什么?”让胖气球减肥变瘦气球,将吹鼓的气球口放开,请幼儿观察发生的情况(空气跑掉了,气球变瘦了)。
3、请幼儿用塑料管往水里吹气,有气泡产生。说明人体有空气。
4、观察小鱼在水里游动:看,小鱼为什么能快活的游来游去?(因为水里有空气。)
5、将土块儿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块儿中有空气。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发现哪里有空气呢?(活动室里、气球、肚子里、杯子、水、土块儿里都有空气。)
师:那就是说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感知活动:空气的特征。
师:我们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1、请幼儿看一看杯子里的空气,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看见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看不见的。
2、请幼儿摸一摸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摸着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摸不着的。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空气了,谁能告诉我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四、空气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了空气无处不在、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那么空气有什么用途呢?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点儿憋气,很难受。)为什么?(不能呼吸到空气。)
得出结论: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
(二)空气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实验:
教师点燃三支蜡烛,用大小不同两个玻璃杯同时罩住两支蜡烛,一支蜡烛不罩,看看有什么变化?(盖上小杯子的最先熄灭,盖上大一点杯子的再灭,不盖的一直燃烧。)
师:你看蜡烛怎么样了?为什么灭了呢?(空气进不去,蜡烛就灭了。)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讨论:
教师出示没有气的气球,问:这样的球好玩吗?怎样才能让它变好玩?(充气以后才能拍、踢)让小朋友参与充气。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需要充气?
逐幅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球、轮胎、充气玩具、充气澡盆等。
得出结论:有些东西只有充满空气,才能用、才好玩。空气还有充气的作用。
结束:
1、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空气还能帮助人们做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我,好不好?
2、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到处都存在的认识。
【活动反思】
通过实验和操作,孩子们掌握了空气的特征和用途,同时孩子们也喜欢上了科学小实验,特别是纸放进水里不湿的实验,孩子们反复做了几遍,才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只是在观察土块里有空气时,通过投影仪看的不太清楚,如果让孩子们座次摆成半圆形,做实验时离孩子近一点效果会更好些。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中班科学随笔)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479)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学习啦育儿知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中班科学随笔通用十篇(中班教育随笔):http://www.wy668.com.cn/zban/1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