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育儿知识大全 >
优质

“我家住在1000楼!”你家孩子也爱吹牛?太好了!

育儿知识

小编“我家住在1000楼!”你家孩子也爱吹牛?太好了!

“我家住在1000楼!”你家孩子也爱吹牛?太好了!

原创内容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11 08:51:01 阅读() 收藏:31 分享:71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育儿知识大全】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Parents

  本文是爸妈营[爸妈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你听过孩子们吹牛吗?那才是最天真最有趣的笑话!偏偏他们还说得理直气壮,一本正经。

  女儿的好朋友叫晴晴,她家的新房子装修好了,邀请女儿去她家玩。两人对话如下:

  晴晴:你来我家玩吧,我家可高了呢!

  女儿:好啊,我家在4楼,也很高呢!

  晴晴:我家20楼,更高!

  女儿:我家比你家高,我家在100楼!

  晴晴:我家在1000楼!比你家高更多更多!

  还有一次,两个小朋友都带了滑板车出来玩。说不清是谁先开的头,又“斗”上了。

  晴晴:我的滑板车有风车,会发光,你的没有。

  女儿:我的有车篓,你的没有。

  晴晴:我的车轮子会发光,你的不会。

  女儿:我的车跑得更快,会飞。

  晴晴:我的车会跳舞……

  这场争辩,一开始她们说的都是真的,可比着比着就分不清真实与假想了,言语越来越夸张,甚至不惜说谎。

  为什么孩子喜欢吹牛、炫耀呢?

  6岁之前的孩子都爱吹牛,这是他们心理发育的必经阶段,是天真、顽皮、孩子气的表现,与我们成人所理解的吹牛皮、虚荣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孩子吹牛甚至自恋,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好事。

  下面这些话,妈妈们是不是很熟悉?

  “我是最棒的!”

  “我全班第一!”

  “我爸爸妈妈是全世界最厉害的!”

  “我的车跑得最快!”

  “我的裙子最漂亮!”

  ……

  表面看来,他们自我夸大,自我崇拜,自恋得要命。

  俗话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每个正常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有目的的。孩子气的话虽然好笑,却不是傻话。家长若听不懂孩子的话外音,可能就误会孩子爱吹牛,不诚实。

  心理学家认为,6岁之前的孩子,自我意识处于发展中时,往往分不清真实与想象,但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大量积极反馈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

  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他才会以“说大话”的方式压倒别的小朋友,借以维护自己的自尊,体现自己的价值。

  某综艺节目中,一群小孩为了邀请张歆艺去自家玩,每个人都卖力地炫耀自己的玩具。

  甲小朋友率先开头:我家有可多玩具了!

  他得到了张歆艺的积极回应。

  乙小朋友不甘示弱:我有上百个玩具。

  丙小朋友话还说不清呢,也鼓起勇气说:我也有很多玩具。

  张歆艺一一回应他们:我一定去你家。

  得到张歆艺回应的小朋友,特别神气。

  孩子吹牛也好,炫耀也好,与道德无关,与是非对错也无关。他只是想吸引更多关注,以此得到“积极的自我”,这会让他很快乐。

  爱吹牛的孩子,都是力争完美的好孩子,他们内心洒满阳光,笃定自己很棒。

  牛津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80%以上的人,每天至少吹牛一次,40%以上的人每天吹牛超过三次。成年人尚且通过吹牛获得快乐,何况孩子呢?

  在孩子爱吹牛的年纪,家长的接纳,可帮助他建立自信,增强抗挫力。

  我们就要呵护孩子那颗爱炫耀的心,保护他们天真顽皮的“孩子气”,让他“吹”得更欢畅一些。

  1)不打击,不嘲笑

  家长以成年人的思维批评孩子吹牛,打击孩子的自我夸大行为,会令他很受伤。

  杭州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做了就做了,没做就没做”,被爷爷批评“爱吹牛”“不诚实”,爷爷甚至还说要“砍死”她,小女孩就哭哭啼啼地离家出走了。

  民警看不过去了,批评爷爷对孩子没耐心,要加强教育。

  孩子爱吹牛,不如说孩子爱幻想美好。他用夸张的语言向亲人诉说自己的心里话,本希望得到的是关注、认同、赞美。

  家长的接纳,就是他努力追求美好的动力。家长一盆冷水泼下来,不但浇灭了他对美好的向往,也打击了他跃跃欲试的积极性。

  真诚面对孩子的需求,不跟孩子较劲,你会发现孩子的内心多么纯净而美好。

  2)不急于否定,给他机会证明自己

  孩子的话,哪怕听着水分很大,家长也不要急着让他认清自己的错误或失败,要给他一个证明的机会。

  《家有女儿》中的刘星,因无意中发现了老师的车钥匙,便自认为是个侦探天才,到处找机会“破案”。

  父母虽然不相信他的话,还是给他机会让他证明自己。

  当刘星根据生活中蛛丝马迹做出准确推断后,爸爸妈妈真的很惊讶。

  身为家长,不管孩子的话再离谱,都不要武断地指责他“你错了”,或者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孩子的积极性容易受挫,也许就与家长的打击式教育有关。身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的支持就是他勇往直前的底气。

  3)丰富孩子的生活,提高他的认识水平

  孩子吹牛,并不是因为他们骄傲,而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高,所以会想当然地夸大事实。当他们了解到事情的本来面目时,也许就会打消原来的“浅薄”想法。

  家长要经常创造机会向孩子普及生活常识。

  可讲一些具有科普作用的绘本故事,如英国的《科学全景图》、DK出版社系列、美国的《妙想科学》、《神奇校车》等。也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给孩子普及相关知识,在孩子问为什么时及时回答他的疑问。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孩子就能分清现实与想象。即使他们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不会再轻易信口开河。

  当然,如果是由于效仿家长的原因,孩子十几岁了仍然爱吹牛,家长就要从自身找原因了。

  家有吹牛大王,用心体察的家长会督促他去实现“吹过的牛皮”。

  微电影《田埂上的梦》中的卓君,从小生活在偏远山村。他崇拜迈克尔·杰克逊,想成为他那样的舞者。

  可是,村里人不知道什么是舞蹈,也没有人欣赏他怪异的舞姿。小孩子追着他笑骂“跳舞的猴子”,不良少年殴打他,全村人都在笑话他。

  难道我真的错了吗?卓君一度迷茫。

  父亲也不懂舞蹈,可他送给儿子一顶黑色的朋克帽子,支持他去追梦。

  这顶帽子给了卓君前所未有的力量。从此他戴着它,有空就练习舞蹈,稻田里、小桥边、村头大树下……到处都有他跳舞的身影。

  跳着跳着,他就跳进电视里,成为全村人欣赏的对象。

  小时候,谁还没有一些看似“吹牛”的梦想?之所以没有实现,可能就是在吹牛的年纪遇到了嘲笑,甚至被最信赖的父母打压,只好将那个“宏大得像吹牛”一样的梦想深埋。

  不管孩子的“牛皮”吹得有多大,家长都应该认真倾听,鼓励他将吹过的牛都落实到地,称赞他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为他的坚持不懈喝彩!最终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努力,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

  “牛皮”是否实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接纳、欣赏,给了孩子努力向前的动力。

  孩子爱吹牛,就让他欢快地吹吧!这比说“你不行”“你不懂”“你不会”更让他开心。

  你的呐喊助威,就是他俯仰人生的底气!

  本文为公众号“积木育儿”原创文章,转载已获授权。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66)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我家住在1000楼!”你家孩子也爱吹牛?太好了!:http://www.wy668.com.cn/yuerdq/34780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