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育儿知识大全 >
优质

抢救34天后,女儿不幸离世:孩子的平庸,你愿意接受吗?

育儿知识

小编抢救34天后,女儿不幸离世:孩子的平庸,你愿意接受吗?

抢救34天后,女儿不幸离世:孩子的平庸,你愿意接受吗?

原创内容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3-29 15:51:11 阅读() 收藏:60 分享:57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育儿知识大全】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优妈说

  你的孩子,是照见你真实模样的镜子。

  3月27日晚7时许,鹤壁市外国语中学初三学生姬智慧在抢救34天后不幸离世。

  抢救无效,少女离世

  监控显示,2月21日下午6点左右,姬智慧向同学借了卫生纸后走上了三楼的卫生间。

  据在卫生间见过她的同学回忆,姬智慧在洗手间的窗台边站了10多分钟。

  6点15分左右,姬智慧纵身从窗台跳下。

  姬智慧留下的课本

  据姬智慧父亲介绍,她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差,年级排名100左右。

  孩子平时比较开朗,出事前还和爸妈、弟弟一起到北京游玩,期间也没有显出任何异样,也并未与家人发生矛盾或冲突。

  这样一位“开朗”的少女,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选择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透过她的笔记,似乎能收获一些答案。

  [2018年11月26日]

  “今晚周考了,考试过程中又肚子疼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要不是头疼、胃疼、肚子疼,没有一次正常过,唉…”

  “老师讲的内容我基本能消化一下,突然想到了小学班主任…唉,时间真的如此之快,我竟然初三了,高中的生活一定会更苦更累”

  [2018年11月30日]

  “我,想去死,有那么一瞬间。但这个想法也有的”

  “我一直要看起来一切都好的样子,那样才可能不会被人说三道四”

  [2018年12月3日]

  “今天晚上就考试了,很担心,很紧张。”

  “你还好吗?考试的话没关系吧?。。。。。。。”

  “想死的心却愈发强烈了”

  [2018年12月11日]

  “今天,没有自残,没有自杀,但自杀的念头迟迟无法离去。”

  “今天的姬智慧,你知道吗?你真差劲”

  从2018年11月20日到2019年2月21日,历时三个月的折磨与挣扎。

  她努力了,克制了,但最终却没能战胜心中的恶魔,选择以最极端的方式结束掉自己年轻的生命。

  考试焦虑,姬同学的情况绝非个例。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调研报告》显示:超过80%的小学生存在考试焦虑,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长的打骂。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总检出率为68.8%,初中生考试焦虑状况比较严重:中度或重度考试焦虑的初中生占25.4%,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父母的过度期待,是孩子考试焦虑的一大主要因素。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说:“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上重点大学,使他们失望”。

  如何积极面对孩子的不优秀,甚至平庸,成为父母的必修课。

  近日,抖音上一位有700万粉丝的妈妈,她的一条“关于孩子平庸”的视频刷屏。

  有一回,在婆婆家聚会。

  小叔家有两个孩子。女孩8岁,画画特别好。男孩5岁,数数能从1数到1000。

  我儿子就在旁边看他俩表演。

  看完以后,我老公就说:“来,走了儿子!去滑滑梯去。“

  我当时就觉得,我老公真的特别牛,是一个特别伟大的父亲。

  我老公在面对儿子的平庸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和不屑、那种无所谓。

  我老公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我养出来的儿子,啥都不会他以后也会特别快乐。

  其实,我和我老公,都是特别平庸的人,但是我们现在过得很开心啊。

  所以,家长真的不要过度地消费孩子的童年。

  你要有这个信心,你的孩子,以后错不了!”

  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时,爸爸能够以最轻松的态度站在孩子身后,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望子成龙”或许是潜藏于内心的一种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欲望。

  但平庸,或许才是人生的常态。

  知乎上有一对老人似乎很“乐意”接受孙子的平庸:

  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两个老人家乐天安命什么都看得开,经常和我说:大孙子,我们不指望你出人头地,就希望你一辈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

  但是,当我跌出全班前五那次,把我收拾得连亲妈都不认识的也是他俩……

  可能他们觉得“考进前五”是平平安安的必要条件吧……

  接受孩子的平庸,有时比接受自己的平庸还难上百倍。

  但接受孩子的平庸,并不代表允许孩子不去努力奋斗、努力学习。

  唯有教育才能斩断贫穷,这句话对大多数的家庭与孩子,依然适用。

  为什么让孩子用功读书?有一段采访,可能代表了一部分父母的心声:

  “您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

  “我现在不能!”

  “我记得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我让我家孩子用功读书,好好学习。不是为了跟其他人比成绩。

  是为了让我家孩子长大了有选择的权利,选一个有意义的有时间的工作,你觉得你的工作有意义,你就会有成就感。

  你觉得你的工作不霸占你的时间,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加尊严就是快乐。

  。。。 。。。 

  龙应台这段话,被很多父母拿来告诫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堪称“教科书”级别劝学。

  确实,在物质生活不丰富的年代,孩子从小对生活的艰苦便深有体验。如果通过学习就能谋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是,如果父母对现在的00后、10后的孩子再说同样的话,毫无生活压力的他们,根本难以体会到这段话的深意,孩子甚至会说:

  妈妈,我特别喜欢打游戏。现在打游戏都年薪百万、甚至千万,既有成就感又有尊严,特别快乐…

  妈妈,我特别想成为UP主。它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做的好能年入百万…[“DuangDuang”的成龙、“Are you ok”的雷军,都是B站UP主的代表作]

  这代被互联网宠爱的幸运儿,一出生就浸泡在互联网里,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超父母,仅凭一些文字便想触动他们已不再适用。

  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在高大上的奋斗链条上,父母已经找不到更多的“诱饵”来激励孩子了。

  然而,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识,更在于培养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面对学业的压力以及外界众多的诱惑,如何让孩子从内心、从一开始便不抵触学习,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引导。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成为孩子未来学习的关键。

  1、父母合理期望,给孩子以成就感(难度:★★★☆☆)

  父母的过度期望,可以说是造成孩子“童年恐慌”的“罪魁祸首”。

  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曾跟她讲:

  妈妈,你要接受一个事实,我很平庸,不可能像你和爸爸一样都拿到博士学位的。

  因此,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期望。

  这个期望分阶段地设置在稍微高于孩子的水平之上,让孩子每达成一个期望,便能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以及对学习的胜任感,这才是驱动孩子爱上学习的关键。

  2、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事半功倍(难度:★★★★☆)

  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

  抓住孩子的学习敏感期,孩子的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儿童识字并非越早越好:

  0-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应急于识字;

  4岁时儿童对对汉字的识别基本依赖语境或其他环境;

  5-6岁的儿童才能够依靠汉字本身的特点进行认读。

  让孩子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考验父母对孩子的认知,以及面对提前学习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表现优异时的笃定。

  3、认真对待生活,成为孩子的榜样(难度:★★★★★)

  所谓,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便是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怎样的人。

  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是照见你真实模样的镜子。

  学习,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学习的结果,也从不应该只由孩子一人承担。

  聪明的父母,永远与孩子统一战线。

  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庸

  才能客观的面对孩子

  让孩子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不要急于让孩子跑快点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27)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抢救34天后,女儿不幸离世:孩子的平庸,你愿意接受吗?:http://www.wy668.com.cn/yuerdq/35014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