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中班育儿知识 >
优质

中班科学教育论文通用5篇「收藏」

育儿知识

孙宽魁优秀育儿科普作者

多家培训机构讲师

原创内容 来源:宝宝树 时间:2022-03-18 21:32:01 阅读() 收藏:31 分享:66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中班育儿知识】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一个好的家长应是:家教上是孩子的良师,生活中是孩子的益友。家庭教育最好的境界是:让每位爸爸成为孩子敬仰的英雄,让每位妈妈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用父母的爱心点燃孩子的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世界,爱生活。

小朋友的人体抵抗能力是较为低的,因而也更非常容易遭受病毒感染的感染进而造成一些病症,在其中哮喘便是小朋友较为非常容易身患的一种症状。那么对于中班育儿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中班科学教育论文的内容。

中班科学教育论文篇一

《浅议中班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动手动脑”学科学》

摘要:中班幼儿有巨大的好奇心,同时,较小班幼儿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应充分发挥幼儿动手学科学的能力,培养他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探索。让科探活动“动起来”,“动动手”学科学正是幼儿最喜欢也最易接受的方式。我们的幼儿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能敢于动手、乐于动手、善于动手,让科学探索活动不再仅仅停留于形式,而是真正地在幼儿的心底种下科学的种子。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科学记录

中班的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不难发现,他们好动、特别爱做游戏但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语言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他们对周边的事物充满了未知,各种科学现象激发着他们探索的欲望。新《纲要》中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其动手的能力,进而使其动脑,最终能主动去探索。

一、敢于动手,从身边的常见科学现象着手

与幼儿最密切相关的就是他的一日生活,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必须从幼儿身边的常见的事物着手,让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而不是遥不可及、莫名其妙的各种科学原理。中班的幼儿好奇好新好问,具有发现求知的心理基础,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有利条件。例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让幼儿开展“说发现”的活动,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课间等环节,鼓励幼儿自由地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春天,幼儿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夏天,幼儿发现天气闷热;在种植园地,幼儿发现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细又松等等诸如此类。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就十分丰富,有了这样精彩的发现,就更加能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科学发现变得常见,那么动手操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二、乐于动手,提供丰富、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

科学活动的要素就是幼儿的操作材料,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例如,在“奇妙的声音”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播放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铃声、说话声、早操声等进行引题,让幼儿运用听觉感知进行“听声音说话”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各种声音现场的兴趣,继而启发幼儿回忆讲述并模拟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如:鸟叫声、水声、雷声等等,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知。接着投放大量可操作的材料,玩听声游戏,如在玻璃瓶、塑料罐、金属罐中分别装上水、沙、小石子、小铁片等,然后盖紧盖子,幼儿自己使劲摇晃。采用自主游戏的方式听辨声音,从中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接着教师进行“声音与振动”的科学小实验演示,进一步理解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最后,活动延伸,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声音“乐器”,激发幼儿自娱自乐的情趣,体验各种声响带来的愉快享受。这样的环节设置有利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听声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善于动手,巧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索和总结

1.巧用科学记录表。各科学活动区内的活动内容必须有精心的设计,让幼儿多思路、多形式去观察、探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教师请幼儿口头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一个讲的不全,就请另外的幼儿补充,一个接着一个,直到讲得教师满意为止。教师对幼儿发言的来源、对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直接证据,不加关注,科学缺失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证据的记录。教师忽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记录,不仅不利于幼儿对当前科学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幼儿学习科学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幼儿科学发现和探索的兴趣。

2.重视团队合作。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多人、小组和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探索过程和总结结论。通过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中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师以4名幼儿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和记录过程。教师提供给每组幼儿水、糖、盐水等材料,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实验完成“水的溶解”记录表。活动中,同伴间的互助行为无形中帮助了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进行科学结果谈论时,能力强的幼儿就能说出“把糖放进水中,搅拌一下,糖就不见了,而水变甜了,所以糖是可以溶解的。”这样的思维和完整语言表达,更有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动动手可以让许多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让幼儿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去。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善于学习已有的现代科学技术,更需要善于探索和发现的创新人才。对于中班幼儿的科学教育而言,让他们“动起来”学科学,“动动手”学科学是十分必要的。幼儿能乐于动手、快乐学习,科学不再成为幼儿的负担,才是真正地在幼儿的心中萌芽。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占兰,沈心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克里斯丁·夏洛,劳拉·布里坦.儿童像科学家一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陆艳萍.将科学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6).

[5]张永英.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变革之路探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刘瑜.关于幼儿环境意识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7]张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问题[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班科学教育论文

中班育儿

中班科学教育论文篇一

《浅议中班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动手动脑”学科学》

摘要:中班幼儿有巨大的好奇心,同时,较小班幼儿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应充分发挥幼儿动手学科学的能力,培养他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探索。让科探活动“动起来”,“动动手”学科学正是幼儿最喜欢也最易接受的方式。我们的幼儿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能敢于动手、乐于动手、善于动手,让科学探索活动不再仅仅停留于形式,而是真正地在幼儿的心底种下科学的种子。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科学记录

中班的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不难发现,他们好动、特别爱做游戏但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语言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他们对周边的事物充满了未知,各种科学现象激发着他们探索的欲望。新《纲要》中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其动手的能力,进而使其动脑,最终能主动去探索。

一、敢于动手,从身边的常见科学现象着手

与幼儿最密切相关的就是他的一日生活,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必须从幼儿身边的常见的事物着手,让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而不是遥不可及、莫名其妙的各种科学原理。中班的幼儿好奇好新好问,具有发现求知的心理基础,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有利条件。例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让幼儿开展“说发现”的活动,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课间等环节,鼓励幼儿自由地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春天,幼儿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夏天,幼儿发现天气闷热;在种植园地,幼儿发现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细又松等等诸如此类。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就十分丰富,有了这样精彩的发现,就更加能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科学发现变得常见,那么动手操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二、乐于动手,提供丰富、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

科学活动的要素就是幼儿的操作材料,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例如,在“奇妙的声音”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播放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铃声、说话声、早操声等进行引题,让幼儿运用听觉感知进行“听声音说话”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各种声音现场的兴趣,继而启发幼儿回忆讲述并模拟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如:鸟叫声、水声、雷声等等,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知。接着投放大量可操作的材料,玩听声游戏,如在玻璃瓶、塑料罐、金属罐中分别装上水、沙、小石子、小铁片等,然后盖紧盖子,幼儿自己使劲摇晃。采用自主游戏的方式听辨声音,从中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接着教师进行“声音与振动”的科学小实验演示,进一步理解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最后,活动延伸,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声音“乐器”,激发幼儿自娱自乐的情趣,体验各种声响带来的愉快享受。这样的环节设置有利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听声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善于动手,巧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索和总结

1.巧用科学记录表。各科学活动区内的活动内容必须有精心的设计,让幼儿多思路、多形式去观察、探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教师请幼儿口头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一个讲的不全,就请另外的幼儿补充,一个接着一个,直到讲得教师满意为止。教师对幼儿发言的来源、对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直接证据,不加关注,科学缺失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证据的记录。教师忽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记录,不仅不利于幼儿对当前科学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幼儿学习科学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幼儿科学发现和探索的兴趣。

2.重视团队合作。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多人、小组和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探索过程和总结结论。通过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中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师以4名幼儿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和记录过程。教师提供给每组幼儿水、糖、盐水等材料,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实验完成“水的溶解”记录表。活动中,同伴间的互助行为无形中帮助了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进行科学结果谈论时,能力强的幼儿就能说出“把糖放进水中,搅拌一下,糖就不见了,而水变甜了,所以糖是可以溶解的。”这样的思维和完整语言表达,更有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动动手可以让许多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让幼儿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去。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善于学习已有的现代科学技术,更需要善于探索和发现的创新人才。对于中班幼儿的科学教育而言,让他们“动起来”学科学,“动动手”学科学是十分必要的。幼儿能乐于动手、快乐学习,科学不再成为幼儿的负担,才是真正地在幼儿的心中萌芽。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占兰,沈心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克里斯丁·夏洛,劳拉·布里坦.儿童像科学家一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陆艳萍.将科学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6).

[5]张永英.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变革之路探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刘瑜.关于幼儿环境意识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7]张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问题[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班科学教育论文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中班科学教育论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401)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三优亲子网云南省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中班科学教育论文通用5篇「收藏」:http://www.wy668.com.cn/zban/1696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