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以轩多年母婴临床营养经验
遵义育儿博主
原创内容 来源:小朗育儿网 时间:2022-06-11 14:55:01 阅读() 收藏:54 分享:64 爆
亲子阅读是大伙儿最喜欢的方法了,挑选合适的儿童绘本、有声读物,每天花费一点時间念小故事给宝宝听。许多母亲试验过这一方法,尽管一开始很有可能很艰辛,念不上1分钟宝宝就注意力不集中,但伴随着時间,宝宝会越来越愈来愈有耐心的。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关于经常催孩子会导致哪些后果的内容。
父母凡事催促,孩子习惯了,会以为不催就不要做,更坏的会以为所有事都是爸妈的责任。那么经常催孩子会导致什么影响呢?一起来看看吧!
1、对父母形成依赖心理
孩子在生长发育中,存在依赖心理是正常的,但依赖过度,却会对孩子带来不利。
当孩子还未正式上学时,孩子会充满好奇心,不断地去认识和尝试新事物,并初步地去适应这个环境。可是,很多时候,当孩子想去尝试的时候,也许做事情的速度比较慢,父母就不耐烦,总是催促孩子。
例如,有些小孩子出门的时候,会模仿大人,尝试自己穿鞋子和袜子。可是,父母觉得他们这样做比较慢,为了缩减出门时间,通常会阻止他们自己尝试。由于父母的阻挠,孩子会觉得这种穿衣、吃饭、出门的事情,只是父母的事情,跟自己毫不相干。
孩子尝试新事物的行为如果一味地遭到父母干涉,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最后只能放弃对新事物的探索,潜意识里会觉得,父母能够帮忙解决任何事情,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2、孩子责任心减弱
孩子对自己凌乱的房间视而不见,不主动打扫,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犯了错不敢承认,总是强调别人的过错……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那么,孩子缺少责任心,也跟父母的催促有关。
例如,孩子外出之前,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带少东西,就在孩子收拾的时候,不断催促带食品,带衣物。由于父母的催促,孩子就会认为在自己每次出门前,父母总会催促自己,自己不需要有什么责任心去记住该做的事情。
因此,父母在孩子做事情时,对其催促太多,只会造成孩子的责任心减弱,养成粗心的坏毛病。
3、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
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世界是充满神奇的。但许多大人们不理解孩子们的好奇、探索心理,总认为孩子是在瞎闹,于是经常催促孩子做别的事情,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位小女孩睡前很爱看漫画书,但家长总是催促女儿去睡觉。在妈妈的经常性催促下,有一天,小女孩的逆反心被激起,不听妈妈的话,反而跑去玩游戏了。
其实,当孩子对某样事情或者东西入迷时,父母首先应该给予理解,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解释,而不是粗暴打断催促孩子去做别的事情,这才会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对于任何人来说,责任感都是十分重要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益于他能够尽快适应社会,承担起照顾家庭,独立完成工作的责任。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交给孩子的任务难度可以逐渐增加。做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最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按时去完全。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帮孩子制定时间计划
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这样才能让孩子懂得如何合理安排事情的轻重缓解。家长可以这样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可以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比如,多久洗完脸、多久刷好牙,可以用小闹钟作为提醒的工具,让孩子有一定的危机感。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幼儿育儿经验)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于行为习惯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18)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百姓健康网,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经常催孩子会导致哪些后果(幼儿育儿经验):http://www.wy668.com.cn/youery/10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