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三岁孩子“粗话”连篇的原因及对策(行为习惯,)

育儿知识

林毅腾十余年经验婴幼儿营养指导

银川育儿博主

原创内容 来源:TOM母婴 时间:2022-06-11 22:44:01 阅读() 收藏:34 分享:68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小孩归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小孩的人体较孱弱,人体体温神经中枢的缓冲作用都没有生长发育充足彻底。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关于三岁孩子“粗话”连篇的原因及对策的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玲阿姨平息了一下,向妈妈娓娓道来。原来是自己正值语言爆发期的儿子LL,近来是粗话连篇,张口闭口都是骂人的脏话或诅咒的话语,玲阿姨为此很头疼的同时,也对LL充满了失望。了解了大概情况,电话中不便长篇大论,于是妈妈干脆约了玲阿姨来家里playdate,小朋友们一起玩的同时,妈妈也帮玲阿姨分析这“粗话”连篇背后的原因以及分享积极的对策。

(注:玲阿姨家的LL比明明小10天,准备6月份开始上幼儿园,因此目前生活的环境就是家庭,接触最多的人也就是爸爸和妈妈。)

真正原因

:妈妈与玲阿姨坐下来仔细探讨LL“粗话”的真正始末,其实这也是小朋友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成长所要经历的众多敏感期之一。小朋友“粗话”不断,并不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而且“粗话”从他们口中说出来,已经不再是真正的粗话,因此这也是标题中妈妈将“粗话”二字加了引号的原因。

【重复模仿】

小朋友学语言,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模仿与重复的过程,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经历一个“鹦鹉学舌”的阶段,这也是所谓的语言敏感期吧;而且,小朋友的模仿也只是单纯性的机械模仿,模仿出来的话语不具有任何真实的意义,因此他们也是无法区分很多词语的褒贬之意,“粗话”对于小朋友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粗话”。

【获取关注】

LL并不是喜欢说“粗话”,而且说出这些“粗话”来,也并不是他在故意淘气,而是因为LL发现了语言的力量,口出“粗话”之时,爸爸或妈妈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反应,LL也会觉得很好奇。因此,小朋友便不断地去重复这种行为,反复说这些“粗话”,以此来获取爸爸或妈妈对自己的关注。

【家庭影响】

相信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家庭是主要生活环境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被小朋友看在眼中、记在心中,然后不定何时便会付诸于实践,因此,小朋友的语言习惯,很大程度上也是受自身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这也可谓是“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一说吧!

积极对策

:倒不是因为LL不是妈妈的儿子,其实冷静地想一想,发现LL开始喜欢说“粗话”,玲阿姨真的不必过于紧张,也不要认为是LL学坏了,更不能因此而批评教训LL;玲阿姨越是对LL的“粗话”反应强烈,LL就越会喜欢这么说,这也是三岁小朋友的性格特点吧!

【漠视粗话】

妈妈建议玲阿姨对于LL的“粗话”,可以冷处理或漠视,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当LL发现这些“粗话”不能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之时,便会自己觉得很无趣,经过一段时间,自然也就不喜欢说了。

【正面引导】

除了【漠视粗话】,玲阿姨还可以尝试着用褒义的语言进行正面引导。妈妈正和玲阿姨在聊天,LL的一个举动被玲阿姨制止了,LL立马说“臭妈妈,不要妈妈,妈妈滚出去”。玲阿姨刚准备批评LL,但被妈妈挡住了,妈妈走到LL面前,蹲下身来,告诉LL,“妈妈不是臭妈妈,是香妈妈,是象LL一样香喷喷的香妈妈”。LL被逗笑了,转脸去和玲阿姨说,“你是和LL一样香喷喷的香妈妈,香妈妈不要走。”几天之后,据玲阿姨说,每次LL受了批评(当然不再是因为说“粗话”),小朋友都会问玲阿姨,“你是香喷喷的香妈妈吗?那就不要说LL”。就这样,“臭妈妈”一词从LL小朋友的口中消失了。

【自我反省】

对于还未进入幼儿园的LL来说,粗话是从哪里学来的?这粗话的源头在哪里?妈妈建议玲阿姨也要好好地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定要努力为小朋友创造一个纯净的语言环境,毕竟,爸爸妈妈的语言习惯对于小朋友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

妈妈最后语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相应的对策也明晰了,玲阿姨非常后悔自己和老公平时说话的不注意,不但彼此之间不注意礼貌相待,而且在聊工作及家长里短之时,也不注意自己语言的优美,以至于耳濡目染地“传授”给了儿子。妈妈说,这就是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啊,玲阿姨现在开始注意起来,自己和老公先做出改变,儿子对于粗话听得少了,甚至听不到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忘记这些不好的词汇;再加之几个月后入园,有了老师的约束和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力量,应该很快就改变这个“缺点”的。(如果说这是小朋友的缺点,有失公平,因此妈妈用了引号。)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行为习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于行为习惯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433)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中国儿童教育网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三岁孩子“粗话”连篇的原因及对策(行为习惯,):http://www.wy668.com.cn/youery/10184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