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萍萍母婴知识优秀作者
10余年经验育婴师
原创内容 来源:宝宝树 时间:2022-06-30 17:20:01 阅读() 收藏:33 分享:80 爆
婴幼儿时期正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离不开丰富而均衡的营养。实际上,婴幼儿的营养补充不是从出生开始的,而是要从妈妈开始。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关于母乳性黄疸为什么反复的内容。
新生宝宝在出现母乳性黄疸问题的时候,妈妈就会停止喂母乳,黄疸会出现明显下降,那母乳性黄疸降下去又会升上来吗?
母乳性黄疸又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通常是发生在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主要是由于母乳喂养的频次和母乳量不足,导致胎便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从而使黄疸的水平高于正常的生理范围,晚发性母乳性黄疸通黄疸出现于生后一周后,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晚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是以轻中度为主,黄疸在12-20毫克每分升的样子,重者可达到25毫克每分升以上,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是黄疸进展太快了,日龄越小、胎龄越小,有可能会胆红素入颅,然后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所以黄疸要密切监测,当黄疸进展太快了,黄疸明显升高,是要积极干预治疗,特别对于早期的新生儿或者是胎龄比较小的新生儿,要积极的干预治疗。
母乳性黄疸通常指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现于出生一周后,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消退,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这种母乳性黄疸一般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多年来人们对于它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它真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跟母乳成分是有关系的,因为母乳中可能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这种酶在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成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回收增加,导致黄疸。另外母乳性黄疸有可能跟遗传是有关系的,然后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内的菌群是缺乏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菌群,使肠肝循环负担增重,从而会导致黄疸的反复和加重,具体原因目前不是很明确的。
母乳性黄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现于出生一周后,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新生儿一般状况是良好的,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没有肝病及溶血的表现。一般如果是母乳性黄疸,监测胆红素小于十五毫克每分升,是不需要停母乳的,如果是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可以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黄疸下降可达到50%左右,然后如果胆红素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则需要干预治疗,需要光疗退黄,黄疸下降以后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
母乳性黄疸降了以后,继续喂母乳有可能会上升,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出现于出生一周后,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可在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时明显消退,一般如果是停母乳两到三天,可以下降50%左右,一般黄疸下降以后,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轻度反跳,一般反跳大概1-3毫克每分升,随后继续下降而消退,一般如果胆红素超过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要加用光疗,如果是黄疸明显地升高,有可能会产生一过性的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所以如果黄疸持续升高,要监测黄疸,然后积极干预治疗,母乳性黄疸要排除其他所有可能引起黄疸升高存在的一些病理因素,一般情况是良好的,日龄越小、胎龄越小,黄疸监测频次应更勤一些,然后治疗应该更积极一些。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母乳性黄疸降下去又会升上来吗)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于母乳性黄疸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02)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中婴网,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母乳性黄疸为什么反复(母乳性黄疸降下去又会升上来吗):http://www.wy668.com.cn/youery/11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