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紫旃育儿知识优秀作者
儿科医学博士
原创内容 来源:摇篮网 时间:2022-04-13 12:22:01 阅读() 收藏:47 分享:64 爆
小孩子如何出现厌食的问题,家长们都是如何去调理的,小孩子厌食久了就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或者是智力发育异常的情况,所以说缓解小孩子厌食的一些方法家长们都需要知道,那么对于神经科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扁桃体切除更易患小儿麻痹的内容。
当家中的宝宝患上小儿麻痹症时,那么针对小儿麻痹症的治疗是刻不容缓的。那么,小儿麻痹症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主要分为4大方面:髓灰质炎病毒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 病毒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其他因素。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好发于某些家庭,其成员在相隔多年后相继发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内传播来解释,而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
男女儿童本病的发病率相等,但男孩瘫痪发生率高于女孩。成年人本病发病率以女性为高,但瘫痪发生率则相等。妊娠期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情亦较严重,可能与妊娠期免疫受抑制有关。
曾经接受过注射或骨折、手术及其他原因所引起创伤的肢体容易发生瘫痪。
曾在近期或远期切除扁桃体的人,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危险性比具有扁桃体的人高8倍。
在瘫痪前期,剧烈运动与疲劳均可增加瘫痪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1、传染源:为患者与病毒携带者,其中以隐性感染及无瘫痪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人数多,在本病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发病前3~5日至发病后10日,患者咽部及粪便均可排出病毒。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由粪便非出,经口进入人体。粪便排毒大多在3~6周后消失,但长者可达3~4个月之久。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手、用品、用具等,均成为传播媒介。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生儿囚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很少发病。出生后3~4个月抗体水平逐渐降低,发病渐多,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一、麻痹症后遗症的表现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二、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三、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麻痹症后遗症的表现。
四、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1、前驱期:发热、纳差、多汗、乏力、烦躁,可伴咽痛、咳嗽,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持续1-3天。如到此为止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前驱期热退后1-6天,体温再次上升(双峰热)。出现头痛、肌肉痛、感觉过敏、多汗、颈项强直等。
3、瘫痪期: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驰缓性瘫痪,以单侧下肢瘫最为常见,瘫痪特点为近端大肌群受累较远端肌群重,感觉存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可有颅神经麻痹,或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脑炎表现-
4、恢复期:瘫痪后1-2周,瘫痪肢体肌群由远端开始而后近端逐渐恢复。
5、后遗症期:严重受累的肢体出现萎缩或畸形,而至跛行或不能站立。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扁桃体切除更易患小儿麻痹)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78)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六一儿童网,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扁桃体切除更易患小儿麻痹(小儿麻痹的症状):http://www.wy668.com.cn/youery/3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