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小儿多尿或是尿崩(一般常见有2种类型)

育儿知识

周绍凯育儿知识优秀作者

多家培训机构讲师

原创内容 来源:网易亲子 时间:2022-04-13 18:28:01 阅读() 收藏:37 分享:64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小孩子喝果汁或吃水果都对身体很友好,可是您很有可能不清楚的是,若饮用及服用方法不正确,也会对身体导致很大的损害。那么对于神经科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小儿多尿或是尿崩的内容。

神经科

小儿尿崩症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童泌尿类疾病,在发病期间,患儿经常会出现多尿、多饮,这与糖尿病的症状有少许类似,在此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小儿尿崩症是属于一种能够威胁孩子正常排便的疾病的,如果引起肾脏损伤的话,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极为不利的,那么,小儿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呢?

引起尿崩症的病因较多,尿崩症一般分为原发性尿崩症、继发性尿崩症及遗传性尿崩症三种,临床上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两大类,具体如下:

1、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以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最多见,在以往报道中约占50%。遗传性(家族性)尿崩症较少见,仅占1%左右,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中枢性尿崩症中,有一部分是由于颅内各种病变所致,如肿瘤(多见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约占70%)、肉芽肿、炎症、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或头颅放疗等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由肿瘤引起的在小儿至 少占30%。新生儿期的低氧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在儿童期发生尿崩症。

2、肾源性尿崩症

肾源性尿崩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X伴性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中枢分泌的ADH无生物活性或ADH受体异常,ADH不能与肾小管受体结合或肾小管本身缺陷等,所致远端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降低而产生尿崩症。该型也可由于各种疾病,如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等损害肾小管所致。

小儿尿崩症家长要首先找到其发病的原因,再看看小儿尿崩症的种类:

1、中枢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由ADH缺乏引起,下丘脑及垂体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因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最多见,在以往报道中约占50%。有一些中枢性尿崩症实际上是继发于颅内肿瘤,往往先有尿崩症,多年后才出现肿瘤症状,所以必须高度警惕,定期做头颅影像学检查。

遗传性(家族性)尿崩症较少见,仅占1%左右,一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人认为是产生ADH的细胞数减少乃至缺如所致。在中枢性尿崩症中有一部分是由于颅内各种病变所致,如肿瘤(多见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约占70%)、肉芽肿、炎症、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手术或头颅放疗等均可引起尿崩症。其中由肿瘤 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在小儿至少占30%。新生儿期的低氧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在儿童期发生尿崩症。

2、肾源性尿崩症

肾源性尿崩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X伴性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中枢分泌的ADH无生物活性或ADH受体异常,ADH不能与肾小管受体结合或肾小管本身缺陷等,所致远端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低下或抵抗而产生尿崩症。

该型也可由于各种疾病如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等损害肾小管所致。

治疗小儿尿崩症的方法:

一、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

1、加压素替代疗法

(1)鞣酸加压素(长效尿崩停):本品吸收缓慢,先从小剂量开始,每次肌内注射0.1ml,作用可维持 3~5天或更久。一次注射后需待再出现多尿,然后注射第2次,或对疗效不理想者可逐步增加剂量,每次增加0.05ml。如果一次用药过量或用药后作用尚未消失就再次用药,可造成水中毒,或因血管平滑肌收缩出现面色苍白、腹痛、血压升高等反应。

(2)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制剂有鼻吸、针剂和口服三种。目前最常用口服制剂(去氨加压素)。服该药后很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胃不适、鼻充血。如不限制饮水会引起水潴留。

2、非激素疗法

(1)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氢氯噻嗪适用于轻型或部分性尿崩症。其不良反应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软弱无力等症状,可同时补充钾制剂。

(2)氯磺丙脲:仅用于中枢性者,每天20mg/kg,早晨顿服或分2~3次口服。长期应用,有时可引起低血糖发作。

(3)其他药物:氯贝丁酯(安妥明)、卡马西平(酰胺咪嗪),可通过兴奋ADH分泌而使尿量减少。

二、肾性尿崩症的治疗

肾性尿崩症的治疗以避免高张性脱水及减少尿量为主要目标。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吲哚美辛(消炎痛),每天3mg/kg。噻嗪类可增加钠和水的排出,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近端肾小管钠和水的重吸收。吲哚美辛(消炎痛)可进一步增加钠和水的重吸收。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小儿多尿或是尿崩)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79)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育儿圈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小儿多尿或是尿崩(一般常见有2种类型):http://www.wy668.com.cn/youery/3987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