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幼儿鹅口疮治疗三误区(父母必看)

育儿知识

孙英楼母婴知识优秀作者

十余年经验婴幼儿营养指导专家

原创内容 来源:巧虎乐智小天地 时间:2022-04-16 15:20:01 阅读() 收藏:46 分享:70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有很多宝妈妈会发觉小宝宝身上出现一些不良的状况,造成小宝宝身上出现这类状况的原因是十分多的,那么对于口腔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幼儿鹅口疮治疗三误区的内容。

口腔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故又称口腔念珠菌病。常因患霉菌性阴道炎的母亲在分娩时感染孩子的口腔,或因哺乳时母亲的奶头不洁、人工喂养时用的奶具消毒不严及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该病的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的形似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斑,不易擦去。常见于两侧颊黏膜、上下唇内侧、舌面、齿龈、上腭等处,重者全部口腔黏膜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部。如果病变累及气管、肺、食管、肠道,会出现呕吐、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一般不影响哺乳,也无全身症状。

在治疗鹅口疮时常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不应涂搽紫药水,紫药水药名甲紫、龙胆紫,因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过去常用于鹅口疮的治疗。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用紫药水治疗鹅口疮有不少缺点。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较少,口腔黏膜干燥,长时间涂搽紫药水后,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干燥而产生溃疡和明胶样损害;涂紫药水后,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观察病情的变化。

2、治疗不彻底易复发,用1%~2%的苏打水(碳酸氢钠溶液)于每次哺乳前后清洁孩子的口腔,是治疗鹅口疮的有效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轻症患儿不用其他药物,病变2~3天即可消失。有些母亲看到宝宝口腔的病变已经消失,就立刻停药,这样容易复发。这是因为苏打水治疗鹅口疮主要是通过清除口腔内能分解产酸的残留乳凝块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从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能直接杀灭白色念珠菌。因此,用苏打水治疗鹅口疮时,在口腔内病变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4~5日。

3、滥用抗生素,当宝宝患了鹅口疮后,有的母亲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张给孩子服抗生素类药物。殊不知,小儿鹅口疮用抗生素不但无效,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内寄生着许多微生物,如常见的乳酸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拮抗,并常保持共生状态,一般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时,会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杀死,从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但是,抗生素是无法抑制和杀灭白色念珠菌的。当那些可以产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微生物数量因使用抗生素而减少时,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从而使病情加重。

提醒: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霉菌)引起,多见于身体虚弱或营养不良,特别是消化不良的婴儿,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也能促发此病。在产院婴儿室内,健康婴儿也可由于接触病婴或其用具而发病。预防此病的措施是:奶具必须每天煮沸消毒;大人接触婴儿时,要先用肥皂洗手;要避免给婴儿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幼儿鹅口疮治疗三误区)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589)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TOM母婴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幼儿鹅口疮治疗三误区(父母必看):http://www.wy668.com.cn/youery/4113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