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孩子蛔虫病治疗方法(安蛔定痛)

育儿知识

孙婷梦宝宝树专家答老师

数本母婴类图书的主编

原创内容 来源:39健康育儿 时间:2022-05-13 15:18:01 阅读() 收藏:40 分享:54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幼儿园是孩子踏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是孩子正式走向学生这一职业的第一步,从宠爱自己的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的老师同学身旁,从被溺爱变成一视同仁,无论是吃饭,还是拉尿等基础生活能力都要依靠自己了,不能再像家里一样有家人帮忙。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关于安蛔定痛的内容。

一般常见治疗小儿蛔虫病的的方法是吃打虫药,在中医研究范围内,也有几种不错的驱虫的偏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种中医治疗孩子蛔虫病的方法

驱虫导滞

安蛔定痛

主证:此为蛔虫窜入胃或胆,突然右上腹或剑突下绞痛。并向右肩及背部放射。弯腰曲背,或辗转不安。剧痛时捧腹踡卧或哭叫打滚。恶心呕吐,肢冷汗出,或吐出蛔虫。腹痛阵作阵止,重者可持续腹痛。畏寒发热,如因湿热蕴伏,胆汁外溢可见黄疽。

症状:蛔厥(胆道蛔虫)

方药:乌梅丸。

乌梅10克,细辛3克,川椒3克,川连3克,黄柏6克,当归5克,桂枝3克,附子5克,使君子12克,干姜3克。方解:本方取蛔“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之意。乌梅、川椒、细辛、川连、黄柏是酸、辛、苦并用,以乌梅为主药。干姜、桂枝、附子温脏去寒,以助川椒、细辛以伏蛔。使气机通达,调整胃肠,故又能止痛止呕。

加减法:痛甚加元胡10克。积实10克;便结加大黄6克。

清热利胆驱蛔法

胆道蛔虫继发感染出现黄疽时,可用清热利胆驱蛔法。以小柴胡汤合驱蛔汤。茵陈12克,白芍10克,使君子12克,柴胡6克,法夏8克,黄芩8克,元胡8克,苦楝皮12克,银花10克,槟榔8克。

其他治法。

(1)剧痛时,可用陈米醋口服,每次20~30m1,隔1小时1次,连服3~5次。

(2)炒使君子肉,使君子去壳及衣,用其肉炒黄,每岁服1粒,清晨空腹服,连服2天。

(3)苦楝根二层皮:每公斤体重3~6克(鲜皮),睡前煎服,或晨间空腹服。

(4)针灸:腹痛剧烈:天枢、中院、足三里、内关、阳陵泉。蛔厥先刺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后刺内关、足三里、中院、人中。

驱虫导滞

主证:轻者无症状,或绕脐疼痛,时作时止,腹痛时可有条索状物,时聚时散,胃纳差或有异食痹,夜睡不安或磨牙。重者面黄肌瘦,甚则爱挖鼻孔,咬唇角,嗜食土、菜叶、生米、火炭等。面部有淡色虫斑,巩膜有灰蓝点,下唇内可出现颗粒样透明小白点,舌尖红,有刺点或舌尖红赤,苔黄腻或花剥,脉弦滑。部分患儿有成虫排出,偶见呕虫或大便镜检有蛔虫卵。

症状:虫棲肠道。

方药:驱蛔连梅汤。

使君子12克,榧实10克,雷丸10克,青皮5克,槟榔8克,花椒3克,乌梅10克,枳壳8克,苦楝皮15克,川连3克。

方解:川连、乌梅、花椒、苦酸辛并用以制蛔;使君子、榧实、雷丸、苦楝皮杀虫;槟榔、枳壳、青皮导滞以下虫。

加减法:大便坚实者可加大黄、元明粉。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孩子蛔虫病治疗方法)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于学龄前疾病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69)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39健康育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孩子蛔虫病治疗方法(安蛔定痛):http://www.wy668.com.cn/youery/6685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