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翔认证宝妈用户
中山育儿博主
原创内容 来源:复禾健康 时间:2022-06-09 17:34:02 阅读() 收藏:21 分享:73 爆
对于宝宝来说,在不同的年龄需要学习的东西不同,宝宝在上班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通过买一些卡片教宝宝认数字或者字母,等宝宝上学后,幼儿园老师一般会做一些手工玩具,通过这些手工玩具来教会宝宝一些知识,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关于肠道微生态原因的内容。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我们之前介绍了,并且母乳性黄疸一般也不会造成宝宝严重的损伤,之前也没有类似的病例出现,预后较好,家长可以放心。那么症状我们了解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呢?
胎儿期间消化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新生儿出生从口腔、鼻、肛门以及皮肤大量细菌迅速进入机体,其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并于第三天已接近高峰,逐渐建立并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这些细菌不但参与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而且还合成维生素K、B,同时肠道中某些细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转化肠道内的胆红素形成粪胆原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但是有的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生后一周以上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的标准,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推测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高,在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称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得回吸收增加,导致黄疸。但目前缺乏重复性试验研究的证明,所以仍然在研究。
本病确诊后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一般母乳性黄疸的孩子需要继续哺乳,而且勤喂母乳,保证每天8~12次奶,促进肠蠕动及大便排泄,有利于黄疸消退。
1、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且总血清胆红素值高于220.6.5μmol/L(12.9mg/dl)或者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期限仍有黄疸,总血清胆红素值大于342μmol/L(20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进行光疗。
2、对于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总血清胆红素低于256.5μmol/L(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加强监测。如果总血清胆红素高于256.5~342μmol/L(15~20mg/dl),可以暂停母乳3天,并配合光疗,改用配方奶喂养。黄疸可以消退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虽有轻度上升,但随后逐渐降低至消退。在此期间乳母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
注意:
早产儿当总血清胆红素到10毫克/分升(171.0μmol/L)即应警惕,及早干预。
相关文章: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1、如果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是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会吸收增加,造成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
2、也有人认为,初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较高促进肠肝循环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但是目前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论。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于新生儿疾病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312)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肠道微生态原因):http://www.wy668.com.cn/youery/9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