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孩子出水痘应怎么治疗(水痘如何治疗)

育儿知识

林宝杰10余年经验育儿科普作者

成都育儿博主

原创内容 来源:中少在线 时间:2022-05-22 17:58:00 阅读() 收藏:45 分享:75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宝宝可以吃面粉制作的面食,面食是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但切忌加入过量糖分。一般宝宝7个月后就可以开始添加面食了,喂宝宝的面条应是软、烂而短的,把面条煮得很软再用勺子等压碎了再喂,不能噎着宝宝。那么对于育儿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孩子出水痘应怎么治疗的内容。

孩子出水痘应怎么治疗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经历一次出水痘,在出水痘的时候,要注重调理保健,要及时进行隔离,尤其是在前几天,症状相对比较明显,这时候更要有所注意,当然一般情况下,当然出水痘有很强的自限性,等水痘过去以后也不会导致一些后遗症的问题,因为主要发病群体是婴幼儿,所以作为家长来说,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在病后孩子会获得终身免疫,但是也要有所了解,在多年以后,有可能在免疫力差的时候出现带状疱疹,如果孩子病症比较严重,要及时进行治疗,西医和中医治疗的效果都是不错的。

一、西医治疗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该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积极隔离病人,防止传染。对于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3ml/日,连续3天。早期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龙胆紫液,继发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软膏。继发感染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发和加重。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热型方药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荆芥6克,竹叶6克,鲜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边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瘙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孩子长水痘不需特殊治疗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整个患病过程持续两周左右。水痘传染性很强,学龄前儿童为好发年龄,一次患病后可终身免疫。

水痘,健康小常识

水痘如何治疗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经历一次出水痘,在出水痘的时候,要注重调理保健,要及时进行隔离,尤其是在前几天,症状相对比较明显,这时候更要有所注意,当然一般情况下,当然出水痘有很强的自限性,等水痘过去以后也不会导致一些后遗症的问题,因为主要发病群体是婴幼儿,所以作为家长来说,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在病后孩子会获得终身免疫,但是也要有所了解,在多年以后,有可能在免疫力差的时候出现带状疱疹,如果孩子病症比较严重,要及时进行治疗,西医和中医治疗的效果都是不错的。

一、西医治疗患儿应早期隔离

,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该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积极隔离病人,防止传染。对于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3ml/日,连续3天。早期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龙胆紫液,继发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软膏。继发感染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发和加重。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风热型方药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荆芥6克,竹叶6克,鲜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边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瘙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孩子长水痘不需特殊治疗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整个患病过程持续两周左右。水痘传染性很强,学龄前儿童为好发年龄,一次患病后可终身免疫。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水痘如何治疗)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46)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中关村在线母婴频道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孩子出水痘应怎么治疗(水痘如何治疗):http://www.wy668.com.cn/youery/9658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