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宝宝下虫注意事项有哪些(下虫小儿)

育儿知识

孙宽平10余年经验婴幼儿营养指导

滁州育儿博主

原创内容 来源:复禾健康 时间:2022-05-22 21:04:00 阅读() 收藏:35 分享:49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吃宝宝辅食的时候实际上还可以有补充维生素的功效,因为对宝宝来说,实际上维生素是宝宝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了,特别是在这时候宝宝的消耗是比较高的,那么对于育儿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宝宝下虫注意事项有哪些的内容。

宝宝下虫注意事项有哪些

很多人可能在小时候都做过下虫,所谓的下虫其实就是指,去除肚子里面的蛔虫,蛔虫是一种寄生虫,它在肚子里面可能会造成肚子疼等情况,所以一定要定期给宝宝下虫。一般来说,下虫都是使用药物来去除的,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使用的不好的话,还是有很多坏处的,尤其是宝宝的身体,更加虚弱,用错了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诊断

驱虫治疗前首先明确诊断,根据寄生虫的特点选择用药。

2.空腹食用

为使药物充分接触虫体,宜空腹服,同时不能吃消炎药,驱虫药中含有毒素,与消炎药相结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对健康不利。

3.多喝水。

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谷类、坚果、新鲜蔬菜及水果。少吃油脂类食物。因为驱虫类药多为脂溶性药物,如果摄入过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促使驱虫药在体内被吸收,既增加了对人体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

4.驱虫药本身无导泻作用

且孩子肠蠕动弱,不利于排出毒死的虫子及残余的药物,因此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在服药数小时后吃一些缓泻药物,但要注意的是一旦有了腹泻的效果应立即停服。

5.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

对于两岁以上儿童来说,肝脏已经发育完全,适量用药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两岁以下儿童的肝脏还在发育之中,驱虫药中所含的一种叫甲苯咪唑的物质会对孩子造成肝功能损害,一定要慎用。

6.有些寄生虫病不能单纯依赖服药治疗

如蛲虫常在肛门周围或直肠排卵,父母可在每晚的十一二点用手电照孩子肛门,如果看到有白色的成虫或虫卵,则可用棉花棒擦去,连续擦几天,可以不用吃药,也可以用中药百部煎汤外洗。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认为有虫,盲目给孩子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又再服,以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其实只有在查了大便确定有虫卵时,才能给孩子服驱虫药,一般只服一次,不能连服。

下虫,育儿知识

下虫小儿

很多人可能在小时候都做过下虫,所谓的下虫其实就是指,去除肚子里面的蛔虫,蛔虫是一种寄生虫,它在肚子里面可能会造成肚子疼等情况,所以一定要定期给宝宝下虫。一般来说,下虫都是使用药物来去除的,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使用的不好的话,还是有很多坏处的,尤其是宝宝的身体,更加虚弱,用错了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诊断

驱虫治疗前首先明确诊断,根据寄生虫的特点选择用药。

2.空腹食用

为使药物充分接触虫体,宜空腹服,同时不能吃消炎药,驱虫药中含有毒素,与消炎药相结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对健康不利。

3.多喝水。

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谷类、坚果、新鲜蔬菜及水果。少吃油脂类食物。因为驱虫类药多为脂溶性药物,如果摄入过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促使驱虫药在体内被吸收,既增加了对人体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

4.驱虫药本身无导泻作用

且孩子肠蠕动弱,不利于排出毒死的虫子及残余的药物,因此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在服药数小时后吃一些缓泻药物,但要注意的是一旦有了腹泻的效果应立即停服。

5.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

对于两岁以上儿童来说,肝脏已经发育完全,适量用药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两岁以下儿童的肝脏还在发育之中,驱虫药中所含的一种叫甲苯咪唑的物质会对孩子造成肝功能损害,一定要慎用。

6.有些寄生虫病不能单纯依赖服药治疗

如蛲虫常在肛门周围或直肠排卵,父母可在每晚的十一二点用手电照孩子肛门,如果看到有白色的成虫或虫卵,则可用棉花棒擦去,连续擦几天,可以不用吃药,也可以用中药百部煎汤外洗。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认为有虫,盲目给孩子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又再服,以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其实只有在查了大便确定有虫卵时,才能给孩子服驱虫药,一般只服一次,不能连服。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下虫小儿)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02)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99健康育儿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宝宝下虫注意事项有哪些(下虫小儿):http://www.wy668.com.cn/youery/9667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