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育儿知识大全 >
优质

再爱孩子,也要让他承受这3种苦

育儿知识

小编再爱孩子,也要让他承受这3种苦

再爱孩子,也要让他承受这3种苦

原创内容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1-13 09:51:01 阅读() 收藏:51 分享:72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育儿知识大全】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对他百依百顺。

  溺爱不是爱。在成长的路上,有些风雨一定要孩子自己承受,有些苦难也一定要孩子亲身体验。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吃这3种苦。

  生活的苦

  前几天,霍启刚在微博上发了一组照片。

  他带着妻子郭晶晶和6岁的儿子在地里插秧,一家三口顶着烈日,撸起裤管,站在满是淤泥的水稻田里。

  儿子脖子上带着擦汗的毛巾,干起活来也是有模有样。

  干完农活之后,吃起饭来也格外香甜。

  霍启刚说:

  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对此,网友们纷纷点赞支持,称他为富豪界的一股清流。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富二代”就是嘴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就算不工作,也能轻松过一辈子。

  但事实上,很多富豪非但没有这样“富养”孩子,反而更舍得让孩子吃苦。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被问到教育孩子的秘诀,他脱口而出5个字:

  让他们吃苦。

  虽然家境殷实,李嘉诚对孩子从不宠溺,小时候孩子们上学绝不用私家车接送,要求乘电车上下学;上大学的时候,要求他们勤工俭学。

  为了养活自己,哥俩在麦当劳当过服务员,也在高尔夫球场当过球童。

  在李嘉诚看来,真正的富养绝不是经济上的馈赠,而是帮助孩子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

  商界大佬董明珠,是身价上亿的女富豪,在《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排第4名。

  即便手握上亿资产,她对儿子仍然很“抠门”。

  她只保证儿子吃饱穿暖,至于多余的零花钱,要求儿子自己去挣。

  从小学读到大学,她也从未让司机接送过儿子,即使她坐着车在路上看到儿子,也不会让司机停下来叫他上车。

  如此以来,儿子也养成了独立的性格。

  毕业后,儿子拒绝接受董明珠的任何支持,在社会上独自打拼。他从来不告诉别人他的母亲是谁,在租来的房子里,做月薪五六千的工作,自食其力,也很满足。

  真正的“贵族教育”不是留给孩子取用不尽的财富,而是放手让他们感受生活粗砺的本质。

  让他们有认清生活的勇气,也有热爱生活的底气。

  黄宗羲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娇儿无孝子,惯子如杀子,有远见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吃苦。

  失败的苦

  人生的路上布满了荆棘,失败和挫折也是人生常态。

  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能笑着跑到最后的孩子,一定是有韧性的孩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感人的视频:

  幼儿园有一个叫凌的小男孩即将转学,校方提前为他举办了毕业典礼。

  在毕业典礼上,他大声地对父母说:

  请坚强一点,这是老师常对爱哭的我说的话。

  凌在老师的眼中,一直是个爱哭的小男。

  所以,他选择在毕业这天,挑战自己一直没有成功的10段跳箱运动。

  他站在起跑线上,使出全身力气,向跳板冲刺。

  但是由于身高的原因,凌一次次起跑,又一次次被高高的跳箱卡住。

  爱哭的凌又开始偷偷的抹眼泪,摄像机背后的父母,看到近乎崩溃的儿子,一阵阵心疼。

  但是,父母仍然选择在旁边观望。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回到起跑线,凌强忍着眼泪还是没有放弃。

  最后,老师提议“大家一起把力量接给凌吧”,然后孩子们围着凌形成了一个圈,聚在一起,大声地对他说:

  “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这一次,瘦小的凌像小火箭一样冲了过去,终于跨过了10级跳箱,完成了这场“不可思议”的挑战。

  看到这一幕,父母在镜头外感动到哭。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懂得放手,让他们感受失败的苦。

  因为他们知道,失败乃人生的常态,能承受失败的苦,方能品尝生活的甜。

  可是很多家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把孩子供养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可是,一旦面对挫折,就脆弱的一塌糊涂。

  保罗·斯托茨博士曾提出一个叫做“adversity quotient(AQ)”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反逆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商”。

  一个人逆商愈高,愈能以弹性面对逆境,接受困难的挑战,这样的人往往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所以,当孩子面对挫折,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包大揽帮他解决问题,而是要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去做困难的事,因为困难也意味着机遇。

  读书的苦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报道:

  一个泰国的小男孩,一大早起床怎么着都不想去上学,爸爸妈妈各种劝都无济于事。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场景,每天哄着骗着,才能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为了彻底改变现状,这位泰国妈妈想到一个“绝招”。

  她首先打电话去学校,给孩子请了一天假,然后把孩子带到附近的街道上,让孩子捡塑料瓶子换钱。

  一开始,孩子还很兴奋,但是没过多久,就不想动了。

  “妈妈,好累,我不想捡了。“

  但是妈妈仍然坚定地带着他走了 3.5 公里,捡了一小袋空瓶子,换了 2 泰铢(约合人民币 0.4 元)。

  “妈妈,我们有钱啦,我们坐公交车回家吧。“

  “坐公交车要10泰铢,你有钱吗?“

  没办法,孩子只好跟着妈妈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一家冰激凌店。

  “妈妈,我想吃冰激凌。“

  “冰激凌要5泰铢,你的钱够吗?“

  孩子显得有些丧气,继续跟着妈妈往前走,又经过一家餐厅。

  “妈妈,我想吃燕麦。“

  “想吃吗,燕麦要15泰铢哦。“

  “算了我不吃了,我要回家“

  妈妈顺势问:“是不是觉得累了?”

  “是的,好累,好热,我想回家,我想上学。“

  这一番“吃苦教育”远胜于苦口婆心的说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逼孩子一把。

  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枯燥无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轻松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一股“读书无用论”开始大行其道。

  有人说:“北大毕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出去卖猪肉?”

  可是他们只说了一部分事实,另一部分真相是,那个卖猪肉的大学毕业生陈生,现在已经开了几百家连锁店,身价过亿。

  有人问:“耶鲁毕业有什么用?也只是在我们村当了个小村官。”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个在衡山县当村官的秦玥飞最后利用自己在耶鲁学到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资源,把衡山县的商务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工作时间越久,越觉得读书重要,越觉得学历重要。

  很多人不知道,招聘行业有一个有一个扎心的“潜规则”:

  一些知名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大学生的简历放在一边,再把非985大学生的简历放另一边。

  招聘会结束,他们只会带走985学生的简历,而剩下那部分简历的命运是,被清洁工扫到垃圾桶里。

  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调查显示,84%的高管拥有高学历,48%出身于985名校。

  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说的:“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try ignorance!”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为什么要逼你读书,因为读书确实苦,但不读书的代价更大。

  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

  人生的能量守恒定律,绝对是公平的。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想要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必定要经过人生的考验和磨砺。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逼孩子一把,因为他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

  现在吃的苦,现在受的伤,会成为日后的徽章。

  想到小说《哈利 · 波特》中,邓布利多校长对哈利说:

  人世当中,我们面对的大部分选择,并不是“The right way or the wrong way 。”“对的”或“错的”!

  而大多我们要面临的选择是:“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 。”“捷径的,讨喜的,懒惰的,怯懦的”!

  所以,千万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作者简介:李可以啊,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合格毕业生,陪你做梦,陪你吹牛。十点君的人。本文首发十点读书,超27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来源 | 十点读书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77)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再爱孩子,也要让他承受这3种苦:http://www.wy668.com.cn/yuerdq/34856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