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内向的人没出息”:父母这句话毁了多少孩子
“内向的人没出息”:父母这句话毁了多少孩子
原创内容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1-18 09:51:01 阅读() 收藏:54 分享:62 爆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优妈说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内向的人,请不要逼迫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就好了。
前两天逛知乎,刷到了一个帖子。
一位网友倾诉自己因为性格内向而遭受的压力:
“我性格内向又有点慢热,我对我不熟悉的人很寡言。
但我的亲戚们把我视作病态,不知怎么了,我竟然背负上一个“傻”的头衔,说我在大城市待傻了,每次提到我首先就会说我不爱说话。
现在我也已经习惯了,我不指望他们能理解我,我只希望他们能积点口德。”
字里行间,全是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无奈。
但其实,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很多家庭里面。
许多父母长久以来的思维惯性就是:“内向就是不好的,你一定要改变”,于是,孩子不得不面对本不应承受的指责,甚至被逼迫着违背本心去改变。
作家兆民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好:
“虽然内向人偏多,但这世界却掌握在外向人手里。大城市的速度太快,节奏太频,人们没时间静下来去听一个内向者的阐述、独白和心跳。”
这一切,都源自我们对内向的传统偏见。
因为不了解,所以误解,久而久之,偏见也就根深蒂固。
内向真的不好吗?我们又是否真的了解内向?
360百科词条中对“内向”特征的描述是:
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乍一看,似乎都是不好的词。
难道内向真的是一种“劣等性格”?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采访了苏珊·凯恩,书籍《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青少版)的作者。
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苏珊·凯恩,毕业后成为了华尔街的一名律师。
在大多数的印象里,能够成为律师一定是口才过人、善于沟通。
但苏珊·凯恩从小就是一个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孩子。
她讲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我九岁的时候,第一次去参加夏令营,顾问老师把我们召集在一块儿,让大家一起喊口号,现场一片喧闹。
我当时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要如此吵闹?
虽然我还是尽力喊了口号,但我一直在等待休息的时刻,这样我就可以远离喧嚣的环境,捧起我挚爱的书。
当我第一次拿起书的时候,一个姑娘就问我:为什么你这么安静?我第二次拿起书的时候,我们的顾问老师就走了过来,他向我重申了‘露营精神’,我们都应当努力变得外向些。”
这个场景给苏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一度以为,内向是不好的、不对的。
于是,她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努力想外界证明:“我也可以是一个外向的人”。
甚至,酷爱阅读的她放弃了成为作家的梦想,选择了法学,成为了一名律师。
但随着阅历的丰富,她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内向的。
原来,内向也并非一无是处。
终于,她开始正视内向。
为了解真正的内向性格,苏珊·凯恩干脆转而研究心理学,随后著成了《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青少版)这本书,而她本人在TED的演讲《安静的力量》更是点击量超2000万,获赞无数,成为最受欢迎演讲人之一。
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青少版)中,苏珊采访了众多性格内向的孩子,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并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面对的不同环境,给予父母和孩子不同的建议。
而我也将以此为基础,与苏珊·凯恩做进一步的交流,一起聊聊“真正的内向”。(以下为采访实录,M=木棉姐姐、S=苏珊·凯恩)
M:您是怎么定义内向者的?
S:内向只代表他们更喜欢低刺激的环境——安静,噪音少,动静小,这会让他们感受到舒适。他们并不是脱离社会,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社交。
M:你在演讲中提到你的爷爷喜欢读书,也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他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S:我一直在想我的祖父。他教会我书籍是重要的,浪漫的,神奇的物品。他让我明白,人可以通过分享书中的东西来传达爱。
M:你放弃了作家的梦想,并成为律师。你在成为律师的过程中怎么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S:事实证明,大约一半的律师都是内向的,包括许多最有才华的律师。特别是对于交易律师而言,法律不是关于具有对抗性的个性,更多的是关于体贴,预测风险和缺点,以及在谈判中建设性。
M:你是什么时候摆脱了对内向的传统偏见,并开始关注内向性格的力量?
S:我甚至在我小时候就这样做了。我看了很多书,许多文学英雄都是内向的。但当我成为一名律师时,我才真的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因为我看到许多最有效的律师都是内向的。
M:内向是否等于自卑?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S:许多内向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信息:他们偏爱安静和孤独是有问题的。收到此消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
但是,它没有!也有许多自信的内向者。
M:内向的人往往喜欢独处,那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会存在障碍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与外界的沟通更和谐?
S:最重要的是让团队进行开放式沟通,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告诉他们各自的个性风格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方式。
然后,内向的人可以告诉他们外向的队友,他们有时需要单独的时间,外向的队友可以在他们大声分享他们所有的想法时,让他们内向的队友们耐心等待。
在quietev.com上,我们有一个免费的个性测试,您和您的团队成员可以使用它来启动此过程,更好地了解自己与彼此。
在苏珊·凯恩看来,内向与外向是一样的,不仅不是劣势,也许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对安静的偏爱,会让内向者更好地集中所有力量去思考、去学习。比起喧闹的聚会,内向的孩子更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读书或者一两个好朋友聊聊天。
他们不会刻意追逐所谓的“合群”而随波逐流,相反会注重自我的成长。
这种内在的坚定会让他们更加强大。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青少版)中曾经分析过股神巴菲特的成功和他的性格之间的关系。
巴菲特是一个内向的人,他在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说:
“投资成功的秘诀无关智商,你只需拥有一般水平的智慧,剩下的就是抑制自身冲动的性格。”
这其实就是内向者的优势:谨慎地思考、睿智地坚持、充足的自我时间等等。
这些,不应该被忽略,更应该被肯定、被重视。
现在,我们似乎处于一个外向型社会。
在课堂上,会有“互动学习小组”;在职场上,会有团队协作。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外向的人如鱼得水、更受欢迎,而性格内向的人,宛如透明;
但其实,只要给予内向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会充分汲取安静的力量,然后,给你惊喜。
外向和内向,终究只是性格特征,就如下面这句话所说:
性格外向的人像是灯塔,将他们的光射向四方。而性格内向的人更像是灯笼,在自己的内部发光。
二者只是发光的方向不同,但光芒却是一样耀眼。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内向的人,请不要逼迫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就好了。
如果你恰好是一个内向的人,希望你可以勇敢地做自己。
因为,做好你自己,就是最好的。
来源 | 网络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518)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内向的人没出息”:父母这句话毁了多少孩子:http://www.wy668.com.cn/yuerdq/34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