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生认证宝妈用户
惠州育儿博主
原创内容 来源:育儿资讯 时间:2022-10-21 14:31:01 阅读() 收藏:41 分享:71 爆
春天气温回暖,这为多种多样的害虫细菌复苏、繁育和扩散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因为小宝宝抵抗力差,呼吸的当中非常容易将带入着细菌的湿气吸入人体,也就非常容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柒。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关于海参可以炖什么的内容。
我昨天在外面的时候买了一些海参,准备晚上回家炖一些海参吃吃的,家庭发海参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海参可以单独炖食,也可以和牛肉、香菇、排骨、鸡肉、肉片、鸽子肉等一起炖汤食用。
海参是常见海鲜,味道可口,营养价值高,在海参中含有牛磺酸、海参素、海参胶蛋白等营养成分,每百克水发海参含蛋白质14.9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0.4克,钙357毫克,磷12毫克,铁2.4毫克,并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是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物,而且含胆固醇极低,脂肪含量相对少,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
1、看个头
野生意味着更少的人工参与,没有规模化的驯养,通常来说,野生海参的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外观比较丑;而人工养殖的海参个头基本差不多。
2、看颜色
野生海参是自然生长的,不受拘束,野生海参外观颜色会根据生活的环境而有深有浅,出现颜色不一的情况;而人工养殖海参的颜色基本都是一样的褐色。
3、看背刺
野生海参生长在野外,获取食物主要靠自己,因为海参生存在野生环境中,平时需要自己寻找食物,所以野生海参背刺和两侧的刺都是一样非常粗壮的;而人工养殖海参的生长环境更加舒适,背部和两侧的刺粗细并不相同,一般会比较细长。
4、口感
野生海参自然生长,而且自己猎食,所以野生海参的肌肉比较发达,食用口感也是比较筋道的,并且没有涩味,切口也是比较的细腻且整齐;人工养殖海参的口感会更软一些,有淡淡的涩味。
如果有需要的话,海参可以一年四季长期吃的。
海参是常见的一种海产品,味道好吃,营养价值高,在海参中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而且海参中的蛋白质分子量非常小,经常肠道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更为重要的是海参所含的热量非常低,食用海参一般不影响血糖、血脂,而且海参里面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含量高,碘也比较多,食用海参可以有效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尤其适合于中老年人食用,长期适量食用海参还能够增加机体抵抗力,不容易得一些免疫性疾病。
1、二泡一煮法
二泡一煮法,是家庭中最常规的泡发海参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为:
1、将干海参放入纯净水中,加冰块放置于冰箱冷藏室泡发48小时,温度保持在0—5度,每隔12小时换一次水
2、拿个小剪刀从海参尾部开始剪开至头部,把里面的内脏都抠出来丢掉。(海参腹部有个开口,是海参加工前去内脏开的口,用剪刀沿着这个切口剪到头部,再向后剪到距离尾部大约1/3处即可)
3、洗干净海参,然后放到无油锅中,水开后加入海参,大火煮5—8分钟后转小火再煮40—60分钟。
4、煮好的海参直接捞出放入加冰块的纯净水中,然后放置冰箱冷藏室用纯净水再泡发48小时即可。
2、保温瓶泡发法
保温瓶以内抽真空的双层壁瓶为内胆,罩以外壳能保温食物,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活用品,用它来泡发海参简单不费事还节约时间,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将干海参用冷水浸泡两天,待干海参回软后用剪刀将海参剖开。
2、去除海参的头部和沙嘴,然后将海参冲洗干净,放入备好的保温瓶中。
3、加入刚沸腾的开水,3—4个小时之后,海参即可泡发好。
4、如果一次性吃不完的话,可将发好的海参放入冰箱冷藏或者冷冻,随时取用即可。
3、高压锅泡发法
上面两种泡法海参的方法从时间上来说比较费时,如果着急做菜的话,建议用高压锅泡发海参,其做法如下:
1、沸水泡海参2—3分钟后冲洗1—2遍,然后去除内脏,再冲洗一遍。
2、将洗干净的海参放入高压锅,加水没过海参,压15—20分钟左右。
3、用清水把海参洗一遍,这时基本就可以烹饪了。
4、如果想吃个大的海参,还是要加水放冰箱冷藏3天左右再吃会更大更好吃。
注意
1、没有泡透和煮透,会导致海参有硬心。
2、海参泡发使用的容器不能有油,否则会使海参体内的自溶酶被激活,轻则海参脱皮掉渣,营养流失,严重的还会导致海参自溶化成一滩水。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海参怎么分辨野生和养殖)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于海参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585)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巧虎乐智小天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海参可以炖什么(海参怎么分辨野生和养殖):http://www.wy668.com.cn/youery/22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