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宝宝吐奶非小事(爸妈按揉穴位有助止吐)

育儿知识

周晓芬育儿知识优秀作者

儿童医院营养医师

原创内容 来源:育儿资讯 时间:2022-03-30 16:06:01 阅读() 收藏:56 分享:78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吃宝宝辅食的时候实际上还可以有补充维生素的功效,因为对宝宝来说,实际上维生素是宝宝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了,特别是在这时候宝宝的消耗是比较高的,那么对于预防保健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宝宝吐奶非小事的内容。

预防保健

宝宝吐奶非小事

宝宝吐奶,是年轻父母经常遇到的状况,究竟宝宝是吃得太饱而溢奶,还是因为肠胃有异常呢?对此,很多年轻父母并不太了解。

育儿专家介绍,宝宝吐奶和溢奶是有区别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同。吐奶的量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半小时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对于溢奶,爸爸妈妈们可以不用太在意,这是宝宝吃多了的表现,下次别喂那么多就好了。而至于吐奶,就要寻因了。吐奶也是婴儿(一岁前)常见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的表现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

专家表示,胃部与食管相连接部位叫贲门(胃部入口),宝宝的贲门比较松弛,易被食物冲开,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引起吐奶。喂奶姿势不正确,宝宝吸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都会引起吐奶。因此在喂奶时,要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嘴,防止吸进空气。喂完奶后要竖着抱起宝宝并拍嗝,同时,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别摇晃。

专家提醒,宝宝若发生吐奶,要密切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伴有精神不振、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应该立即看医生。肠痉挛、感冒咳嗽发烧或者其他病变也会导致吐奶,这需儿科专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爸爸妈妈学一学:按揉穴位有助止吐

中医认为,小儿吐奶多数是由于受寒或受热(外感呕吐)引起,还有就是伤食吐(吃得太杂)。宝宝吐奶时,父母通过按揉一些穴位,宝宝能得到舒缓,爸爸妈妈不妨跟着医生学一学:

1、推天柱骨穴

天柱骨穴,是指颈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七颈椎,以食指或拇指自上向下推一分钟,有助止吐。

2、按弦走搓摩

将宝宝双手举起,妈妈双手温热后,从宝宝背后(胳肢窝下开始往前胸、腹部方向从上往下搓),搓至肚脐附近时停住,在肚脐中间对开两寸处,用中指点住,放开。如此反复10-20遍。

3、消食推拿

若是由于伤食引起的吐奶,先进行消食推拿,温热掌心,按住横膈膜的位置,顺时针轻揉。

4、运内八卦穴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用拇指围绕此圆心轻轻按揉。

5、揉丹田穴

若是由于受寒引起的吐奶,可以揉丹田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温热手指,按揉。提醒,按揉时要注意肚脐的保温,不可受凉,可用胡椒炒热后敷于肚脐上,此法对受寒引起的吐奶、腹泻比较有效。

6、摩擦背部

按摩上背部和下背部各30秒~1分钟。

注:天凉时,为宝宝按摩时要注意保暖,适当使用一些BB油润滑一下,减少摩擦。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宝宝吐奶非小事)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329)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知乎育儿知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宝宝吐奶非小事(爸妈按揉穴位有助止吐):http://www.wy668.com.cn/youery/3180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