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认证用户
多家媒体营养专栏的签约专家顾问
原创内容 来源:宝宝树 时间:2022-03-31 09:05:01 阅读() 收藏:22 分享:41 爆
吃宝宝辅食实际上还可以有补充蛋白质的功效,因为宝宝是很需要补充蛋白质的,而随着年纪的增大之后,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是非常多的,而这时候宝宝吃些辅食很不错,可以起到补充营养物质的功效,那么对于营养护理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小儿肥胖症有这三种类型的内容。
小儿肥胖有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之分。其中,95%-97%肥胖症患儿不伴有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关。下面,小编就介绍下导致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原因。
活动量过少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入不多但如活动过少,也可引起肥胖。有些疾病需要减少活动,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现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遗传因素
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营养素摄入过多
摄入的营养超过肌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婴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一年和11~13岁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并且体积增大,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不在脂肪细胞增殖时期发生的肥胖仅出现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不明显,治疗较易奏效。
其他
如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1、肥大型
体内脂肪细胞数目正常,约25—50×lO的9次方个,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平均大小为l00一150微米,细胞内脂肪含量约0.6一1.0微克。此型预后较好,体重减轻后,脂肪细胞可以恢复正常。
2、增生型
脂肪细胞数目增加,达50—150×l0的9次方个,细胞大小和细胞内脂肪含量尚在正常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如始于幼儿期可转变为结合型。
3、结合型
脂肪细胞数量常超过l00×l0的9次方个,细胞直径超过l00微米,细胞内脂肪含量超过1.0微克。如始于幼儿期,其肥胖症状常较严重,且疗效较差。
研究表明,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一半肥胖者将来会患糖尿病。
美国哈佛大学和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做了一项调查,在跟踪调查了10.9万名年龄在16岁以上的女孩后发现,超重的女孩如果在18岁成人期之前减肥成功,能大大减少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从小到大都超重的女孩最容易患糖尿病;小时候体重正常,但成年后超重的女性次之;小时候超重,但成人前通过减肥回归正常体重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几率并不高。因此,研究者鼓励那些超重的女孩尽早减肥。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报道指出,肥胖儿总能量、脂肪、脂肪热比、单不饱和脂肪酸、食盐和谷物摄入量明显高于非肥胖儿。而糖类、食盐、谷类食物对收缩压、舒张压有升高作用。因此肥胖儿易患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脂。
小儿发胖会使其开始行走的时间推迟,且常因缺钙、体重过重,发生膝内翻或膝外翻及扁平足等。又由于肥胖,小儿机体对外界的反应力、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小儿肥胖症有这三种类型)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238)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母婴用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小儿肥胖症有这三种类型(可提高糖尿病患病率):http://www.wy668.com.cn/youery/3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