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如何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行为习惯,)

育儿知识

丁子和认证用户

天河育儿博主

原创内容 来源:亲子百科 时间:2022-06-11 22:05:01 阅读() 收藏:42 分享:70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许多宝宝年纪轻轻牙齿就发生各种各样难题,这让父母们很是头痛。实际上,造成 宝宝牙齿不健康的缘故,通常是宝宝沒有自小就重视牙齿的健康保健,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的内容。

我的建议是,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前,我们需要有耐心地先做一些功课,首先先检视一下我们跟孩子的互动方式,从中观察是否我们能解读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后,再选择适合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有些行为是从互动中学习而来

还记得在宝贝儿子Aidan出生后,我不断地餵奶、抱小孩,终于把背弄伤,压迫到神经,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復健、看秘医,那痛苦的经验让我不敢再抱小孩。在那之后,我都会跟Aidan説:「妈妈背会痛,不能抱你了,你可以自己走路或坐推车。」坚持久了,现在Aidan只要是跟我岀门,我们可以一起走好长一段路,他也不会要求我抱。

跟爸爸岀门却是另一回事,爸爸招架不住儿子的撒娇功夫,只好每次都妥协,养成了他出门都要爸爸抱的习惯,不抱还会发脾气。有一次爸爸受不了了,对儿子説:「爸爸好累,给妈妈抱好不好?」儿子竟回答:「妈妈背痛,不能抱。」然后转向爸爸继续耍赖,不肯自己走,爸爸最后还是只能投降,流着满身的汗把儿子一路抱回家。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跟妈妈和爸爸在一起的表现会不一样,或是在学校就可以乖乖坐着把饭吃完,在家却跑来跑去要人餵,这到底是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孩子很快就学会跟谁在一起可以如何表现。我之前提到,分析了我们跟孩子的互动模式,才能知道要如何改变,但是有时需要先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行为都有它的讯息

当父母看到孩子哭闹、打人时,通常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孩子能赶快停止他当下的动作。事实上,这些行为的表态不是重点,重点是其实孩子是藉由这些行为来传递他想表达的内心话,如果我们不仔细聆听,只处理那些行为,也许他当下会因为家长的处罚或喝止而停止,但是他的内心话没被理解,问题行为之后一定还会出现。那我们该如何「看懂」孩子的内心话呢?首先我们要先提升对孩子的观察敏锐度,所谓的观察敏锐度不是在孩子的行为出现后才开始注意,而是在行为还没发生前就要开始观察。这个意思是说,孩子其实都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好比他爱抢别人的玩具,这一定不只发生过一次,有可能在他跟小朋友玩的时候都会发生,那么我们就要提醒自己要在这个情境特别观察孩子,从中理解孩子抢玩具的动机。我们先不要先入为主,认为孩子抢玩具就是因为想玩而已,有时候孩子确实有其他的塬因,好比有可能是因为本来孩子就在玩那个玩具,但是他离开了一下去拿娃娃时,回来发现别人拿了他的玩具,因而感到气愤,又或者是那个玩具太吵,孩子受不了,只能把玩具抢过来将它关掉。行为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孩子在抢玩具,但是背后的动机都不一样,这时候只要我们能明白孩子的动机,我们就能找到合宜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当孩子是为了要引起你的注意

我看过很多孩子,为了要引起爸妈的注意而试过各种方式,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又作出反应,无论是责骂或是关注,孩子都得到他想要的,那么孩子就学会了下次也要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注意。有一回我去一个家庭拜访,那位妈妈为我準备了一杯茶放在桌上,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他的两个孩子为了要引起妈妈的注意而去摇动桌子,让妈妈很气愤,只要孩子一摇动桌子,妈妈就会制止孩子,但是不到几分鐘,孩子又会重复一样的动作。我从中观察这个状况,发现孩子在妈妈对孩子有反应时,孩子是开心的,也证实了孩子是需要被妈妈关注的。过了几分鐘,孩子玩累了在一旁安静地坐着,我趁这个时候提醒妈妈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关注,妈妈虽然满脸质疑但还是照做,没想到孩子开心地坐得更直,接下来还去拿了书在妈妈旁边大声地唸给他听,我看到妈妈那惊讶的表情,于是我解释,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在孩子不乖的时候才注意他,造成孩子只学会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父母要做的功课,是提醒自己要常注意那些好的行为和表现,孩子在被肯定后好行为会增加,坏行为相对的也会减少了。

要惩罚吗?

美国做了多项研究发现,惩罚不但没有效,还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多孩子因为被惩罚,学习的动机降低、减低自信心、在恐惧中压抑自己、破坏亲子关係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被惩罚时,并没有学会适当的替代行为。好比当孩子因为生气而打人时,如果父母叫孩子去罚站,这时孩子虽然也许当下不会打人,但是他却没学到该如何表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下次当类似的情境再发生,他还是一样会打人来发洩他的情绪。就如我之前提到,每个行为都有它要传达的讯息,孩子所要传达的讯息没有所谓的好或坏,他们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适当的方式来表现,我们身为父母的角色,就是协助并引导孩子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内心话」。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行为习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于行为习惯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403)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天鹅到家贵州省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如何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行为习惯,):http://www.wy668.com.cn/youery/10181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