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家长应如何喂宝宝喝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育儿知识

周嘉悦注册会员

十余年经验亲子阅读专家

原创内容 来源:TOM母婴 时间:2022-04-12 13:40:01 阅读() 收藏:21 分享:78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有妈妈保护,可以让抵抗疾病的能力变得更强,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白血球功能还没有非常完善,而且补体成分又非常低,没有办法很好的配合抗体作用,那么对于儿保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家长应如何喂宝宝喝中药的内容。

儿保

由于有些疾病中医药有着独到的疗效,患儿不得不靠吃汤药来解除病痛。因为中药苦口难闻,难以下咽,每次给小儿服中药就犯难。那么应该如何给宝宝喂中药呢?

爸妈应该如何喂宝宝喝中药

给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因新生儿味觉发育尚未健全,可将药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入口内。

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这时期的婴幼儿的味觉非常敏感,所以喂药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药汁的温度要低于37℃,这样可以减轻苦味,另外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可以在药汁中适当加入些冰糖、白糖等辅助品来减轻苦味。

4~7岁的幼童,每日药量在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此阶段的幼童已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可对他们进行诱导、说理,切不可用粗暴打骂的方式,否则病儿就会产生对抗情绪。

对极个别不愿服中药的幼童,可以采用被动喂药法。首先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吸管吸满药汁,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颊黏膜与臼齿之间慢慢挤滴。被动喂服中药时,切不可捏鼻子灌药以防药汁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宝宝服用中药的5大注意事项

一宜选安全无毒的品种

一般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如蟾酥婴幼服用过量可引起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发生恶心、呕吐,甚至心律失常、惊厥等症;朱砂中含有的硫化汞具有毒性,少量服用能解毒、安神、明目、安惊,然而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机体受低浓度汞的作用,会出现齿龈肿胀、咽喉疼痛以及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因此婴幼儿宜选用低毒或药食两用(如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山药、山楂、小茴香、麦芽、蒲公英、益智、淡竹叶、胖大海、金银花等)的中药品种。

二宜用药性平和的品种

由于婴幼脏器娇嫩,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若为风热表证,当以辛凉解散表祛邪,以银翘散、桑菊饮为主。对外有表邪,内有火热之发热,仍以辛凉解表。顺其大热之势清而扬之,不宜用苦寒退热之品,以免闭遏邪气于里,攻伐正气;如属必用,则宜少量,中病即止。

三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应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四宜佐凉肝定惊之品

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肝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五不宜滥用滋补之品

小儿生机旺盛,宜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便是存在虚症,也必须慎用补剂。

(你想每天都收到三甲医院儿科专家指导的权威育儿科普吗?长按上图,扫码)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家长应如何喂宝宝喝中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318)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99健康育儿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家长应如何喂宝宝喝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http://www.wy668.com.cn/youery/3928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