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妹注册用户
10余年经验儿童养育专家
原创内容 来源:育儿资讯 时间:2022-04-14 22:57:01 阅读() 收藏:60 分享:41 爆
儿童出现偏食情况对身体健康危害肯定非常大,家长就应该在日常生活里面做好预防工作,应该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注重这方面的事情,不要给孩子过早的添加有味道的食物,不管是什么食物都应该尽量给孩子都吃一些,那么对于神经科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脑瘫是不治之症吗的内容。
最近几年,我们发现患上小儿脑瘫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很多的家长都担心此病是不治之症,那么孩子患上此病还能治好吗?脑瘫到底是不是不治之症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脑瘫就是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伤残疾患,它的患病率在发达国家为1.5‰-5‰。我国曾经进行过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6岁儿童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为1.2‰-2.7‰。以此推算,全国脑瘫儿童约有31万。而且统计资料还显示:儿童脑瘫患病人数平均每年正在以4.6万人的速度递增。
脑瘫的表现是,小儿发育过程中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同时可伴有视听感觉、行为、智力的异常。但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他们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的完善,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完全可以使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高危新生儿的异常征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因为患儿脑组织受到了损伤,所以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是贯穿终生的。不论采取哪一种手段进行治疗都是综合康复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家长和医护人员均应树立全面康复的概念。其中运动训练以小年龄儿童为主,目的是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的发育;年长儿需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减轻痉挛,祛除因肌肉肌腱的挛缩对小儿运动功能的制约,稳定关节,改善力线,为继续运动功能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一、婴儿脑瘫的症状主要有姿势异常:受异常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消失不同情况影响,患儿可出现多种肢体异常姿势,并因此影响其正常运动功能的发挥。
二、运动发育落后和瘫痪肢体主动运动减少:患儿不能完成相同年龄正常小儿应有的运动发育进程,包括竖颈、坐、站立、独走等粗大运动,以及手指的精细动作。
三、还有一种叫先天性松弛性双侧瘫痪。与以上两种肢体强硬瘫痪者不同,表现为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肢体松软无力,扶起时不能支持身体,甚至不能自己抬起头,坐着时东倒西歪,头部也随意歪斜。这种病例较少见,预后更差,病儿自己难以学会行走。
四、脑瘫患者的表现还存在先天性双侧痉挛性瘫痪。这类脑瘫儿最典型而多见。如病儿的双下肢用力伸直而内收,经常左右交叉,多数病儿几岁后逐渐学会走路,双足尖伸直,走路时双足尖着地,因双下肢内收,所以行走时呈剪刀步态。有些病情较轻的患儿,以后可能自己学会行走,但左右摇摆,以髋部带动下肢迈步。
五、脑瘫患者的表现有癫痫。伴发癫痫者很多。有的统计高达半数。适当地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其发作是非常重要的。若癫痫发作不断,患儿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智力低下会不断恶化。对于那些具有潜在性癫痫发作的患儿,也要积极地给予抗癫痫治疗,防止癫痫的发作。
六。婴儿期:指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此期以运动发育迟缓为主要早期症状,如3个月左右仍不能独立将头抬起、5个月左右仍无法稳定头部、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自己喜欢的东西等,严重者甚至不能翻身;反射异常,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一些正常反射减弱或不出现,如握拳反射仍然存在、拥抱反射不存在等
七、幼儿期:指满1周岁至3周岁,以运动障碍及智力障碍为主要表现。患儿不会走路或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双腿交叉成剪刀步态等,伴有手部活动不灵活;
只要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同时做好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孩子还是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的。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脑瘫是不治之症吗)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514)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360常识网,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脑瘫是不治之症吗(父母需知):http://www.wy668.com.cn/youery/4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