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小儿鹅口疮不容忽视(知识普及)

育儿知识

孙一嘉优质会员

十余年母婴临床营养经验

原创内容 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时间:2022-04-16 13:30:01 阅读() 收藏:45 分享:51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众所周知,多吃水果是有益于大家身心健康的,小宝宝也不能除外,可是给0~1岁的宝宝吃水果必须分外留意,那么对于口腔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小儿鹅口疮不容忽视的内容。

口腔

导读:鹅口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变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气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时出现吞咽困难。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小儿鹅口疮不容忽视

近日,海口市民王先生三个月大的儿子突然变得烦躁、拒绝吃奶,晚上啼哭、不睡觉,王先生夫妇吓坏了,赶紧带孩子到医院儿科就诊。接诊的医师仔细检查了小孩口腔,发现在孩子左侧颊粘膜上有一块大小约1.5cm×1cm的白色斑块。医师告诉王先生夫妇,他们的孩子患的是“鹅口疮”,是口腔念珠菌病的一种,是能够治愈的,请他们不必担心。果然,经过治疗,一周后,小宝宝就痊愈了。

据医师介绍:鹅口疮又叫急性伪膜型念珠菌病,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特别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

首先有粘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经过1~2天,粘膜上出现散状白色斑点,状如凝乳,呈半粘附性略微高起。随后,小点逐渐融合扩大,成为形状不同的斑片。最后斑片又相互融合。经过数日,白色斑块的色泽,转为微黄,日久则可变成黄褐。白色斑片与粘膜粘连,不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则暴露出血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

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变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气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病情危重,偶尔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因此,孩子得了鹅口疮,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这种病只要及时就诊,是完全能够治愈的。

新生儿鹅口疮防治

新生儿口腔有鹅口疮,可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龙胆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新生儿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平时只要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此外,于每次喂奶前,先将奶头揩净,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所用食具,应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小儿鹅口疮不容忽视)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545)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漂亮女人网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小儿鹅口疮不容忽视(知识普及):http://www.wy668.com.cn/youery/4107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