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军注册用户
资深母婴媒体人
原创内容 来源:网易亲子 时间:2022-05-12 11:08:00 阅读() 收藏:48 分享:74 爆
提升小孩保暖能力就很重要了,吃补品又担忧小孩人体承担不上,可以在生活中饮食搭配来提高宝宝的耐寒能力。那么对于育儿的问题还有啥呢,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儿童便血不疼是什么病的内容。
消化疾病的发生可通过大便的形状、颜色等情况来发现,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大便,家长们应引起重视,发生便秘时要让儿童多食用蔬菜、水果,多喝水,如果便秘严重就要采用药物治疗,不能轻视这个问题。通过大便的情况可反应出肠胃等健康情况,尤其是有便血时更要及时就医,但是儿童便血不疼是什么病呢?
肛门排出的大便中带血,不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是鲜红的、暗红的还是柏油样的,都称为便血。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和直肠的出血。便血伴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粪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位置的高低、出血量的多少及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多为黑便,若出血量多且排出快,亦可呈暗红乃至鲜红色。下消化道出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在肠道停留较久,亦可转为黑便。柏油样黑便提示出血量在60ml以上。便血者可无呕血,呕血者多有黑便。便血也可以是全身疾病表现的一部分,有时因吞入来自消化道外的血液也可引起“便血。
以上疾病引起肠道炎症及溃疡、肠道血液循环障碍、胃肠道黏膜损伤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便血。
遇到小儿便血,应详细询问病史病史和全面体格体检,注意以下几点:
在确定为便血前,应仔细检查是否为口腔、鼻咽、支气管及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吞咽后所引起的黑便,以及排除某些药物、食物所致的血样或黑色大便。
新生儿便血大多由于咽下母亲产道或乳头破裂的血或患有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消化道畸形等。婴儿和幼儿便便血多见于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脱肛、肛裂等。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便血要考虑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肠息肉、肛裂、过敏性紫癜等。
少量便血且呈鲜红色,鲜血附在大便的表面,多是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疾病出血,如果解大便时小儿无哭吵要考虑直肠息肉,如果小儿哭吵厉害要考虑肛裂,也见于肠套叠等。大量便血,呈暗红或黑色,多为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出血。果酱样便是血和黏液混合似黏冻样的大便,如小儿年龄在6~18个月,同时伴有阵发性哭吵,要考虑肠套迭。豆汤样便:大便呈血水样,腥臭,在考虑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小儿往往有腹痛、腹胀明显。
血在大便后滴下,与大便不相混杂多见于内痔、肛裂,也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等。大便呈脓血样或血便带脓样黏液,应注意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慢性结肠炎等。
便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者,应注意肠系膜血管阻塞、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便血伴腹部包块应注意肠套叠、肿瘤等;便血伴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急性严重感染、维生素C缺乏症等;便血伴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多系急性感染。原因未明的便血必须进行肛门检查和直肠指检,有助于发现肛裂、直肠息肉、痔、肠套叠及癌肿。
肉眼观察大便的颜色、血量、是否带黏液及脓血,血液是否与大便混匀。大便镜检可发现肠道炎症的病理成分、寄生虫卵与某些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血便于镜检下无红细胞,应做潜血试验。
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有助于了解失血的程度。出凝血功能检查。大便培养、血吸虫毛蚴孵化、免疫学检查如血清环卵沉淀试验与冻干红细胞间接血凝试验,肥达氏反应及外斐氏反应。
根据病史、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多能治愈便血。如新生儿出血症,一般仅用维生素K1治疗既有显著疗效。肠道感染性疾病使用有效药物后便血常迅速消失。全身感染性疾病所致便血,应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治疗。
直肠息肉大多可在结肠镜检下行息肉切除。结肠和小肠多发性息肉,长期大量便血时,可剖腹探查,切除息肉较集中的肠段,以止血和防止恶变。肠套叠如空气或钡灌肠不能复位或时间超过48小时应手术治疗。回肠远端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伴出血可行局部肠切除。
视原发病而定。
一旦发现便血,应及时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建议: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便血不疼起因)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579)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360常识网,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儿童便血不疼是什么病(便血不疼起因):http://www.wy668.com.cn/youery/6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