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朗育儿网:是一个致力于服务新手父母,分享按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婴幼育儿知识的专业平台!

当前位置:育儿知识 > 幼儿园 >
优质

孩子总爱打人(幼儿行为习惯)

育儿知识

丁子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荔湾育儿博主

原创内容 来源:妈妈育儿网 时间:2022-06-11 21:55:01 阅读() 收藏:60 分享:50

导读:您正在阅读的是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本文由育儿专家,专业的宝妈,高级营养师等整理监督编写。

婴幼儿时期正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离不开丰富而均衡的营养。实际上,婴幼儿的营养补充不是从出生开始的,而是要从妈妈开始。下面小朗育儿网给大家了解一下关于孩子总爱打人的内容。

如果孩子经常打人,而且打人已经不分场合,不分人群,那么可以试试“标准行为训练法”,即,在看到孩子打人时,抓住孩子的手,并告诉孩子“如果你再打人的话,我就要控制你的手6秒钟。”数到6秒之后,告诉孩子:“你如果不打人,我会放开你的手。”

对于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孩子,有一个可以通用的办法是,和孩子沟通,“我看到你刚才追着打他了,好像你们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儿,你愿意告诉我吗?”尝试着让孩子把当时右脑高涨的情绪和攻击性的行为用左脑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对他也有一个内在的整合作用。当孩子愿意用语言说出来的时候,他的打人的行为才有可能被理解和调试。

下面,我想写两个案例,做一些补充。

我们小区有个2岁半的小女孩,小脸蛋粉粉的,长得很可爱,可就是特别喜欢打人,尤其喜欢打婴儿车的小宝宝。每次,她看到婴儿车,就要凑上去看一下。可一靠近婴儿车,就立刻挥起手来,一巴掌打在小宝宝脸上,吓得小宝宝哇哇直哭。

而后面紧跟着的奶奶,赶紧把小女孩拉开,然后,打她的手以示惩罚,并严厉指责她:“疼不疼?看你以后还打人不?”可小女孩呢,一声不吭跑了,下一次见到小宝宝,还是照打不误。也因此,小区里知道这事儿的父母,只要见到她,就将婴儿车推走,避而远之。而这个小女孩,似乎也没有朋友,也几乎没看到过她的父母,她的身后永远都是追着她跑的奶奶。

奶奶很无奈,不知道怎么改掉孩子爱打人的毛病。

爱打人的小孩,很难交到朋友。

从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小女孩的父母陪伴的时间少,这可能造成孩子安全感缺乏,而安全感缺乏的小孩,往往有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变得怯懦、退缩,一种是变得非常有攻击性。小女孩是后一种。

撇开小女孩是否缺少父母陪伴的问题,单纯从奶奶的教育方式来说,问题也很明显。我们说,2岁左右的孩子普遍存在打人的情况,这种打人很多时候都不是有意识的攻击。因为孩子的身体发育滞后于大脑发育,所以经常会出现肢体动作和大脑想法不一致的情况——本来是想和小朋友打个招呼,可手一扬起,就变成打人的姿势了;本来她喜欢小宝宝,可她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还有的时候,他们打人,只是想试试自己手的力量。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手的敏感期。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打人”,并不可怕。父母从容应对和引导就好了。

然而,奶奶不懂这些育儿常识,在她看来,孙女已经养成了动不动打人的坏习惯,这个坏习惯只能通过打手的惩罚得到改变。所以,一见到孙女打人,就上纲上线,必须惩戒。这样一来,反而容易让孙女这个打人的行为固化下来。

正确的做法是,不批评不指责,蹲下来拥抱孩子,并告诉孩子正确的方式。比如,奶奶可以这么和孙女说,“你是不是喜欢小宝宝?那我们可以看看,或者挥动小手跳舞给小宝宝看。”平时,还可以多和孩子做手指操,让孩子明白,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而是用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家孩子特别霸道,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总想要别人听他的,如果不听,就发脾气挥手打人。可是我们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也没打过他呀,每次看到这种情况,爸爸都只是把他拉到墙角“谈心”,可感觉跟他讲道理没神马用,情绪激动起来,还是会控制不住打人。怎么办?

对小朋友之间的正常打闹,我们完全可以不插手

其实,一个孩子太有攻击性,往往是被父母默许,甚至纵容出来的。这个案例就是如此。

细聊发现,孩子爸爸和孩子谈心的方式有意思。

这位爸爸潜意识里害怕孩子太弱会吃亏,所以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不能先动手打人,但如果别人先动手了,就一定要打回去。然而,在和别的小朋友发生意见冲突时,肢体碰撞是难免的,可只要对方碰了他,他就认为是打人,必须用力打回去。所以,孩子表面上看是霸道,但实际上却是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有点“防卫过当”了。

同时,家里父母都是理性的、爱讲道理的人,这个方式有很大问题。

妈妈的描述是,孩子“特别霸道”。那我们看一看,居高临下去跟孩子讲道理的父母,何尝不是一种“霸道”?大人总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于是孩子也学会了,“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求别人听他的。

这个孩子精准地学会了父母讲道理的架势,却没听进去“道理”里头的任何一个字。

说实在的,你跟一个学龄前的小孩讲道理,他能听懂吗?很抱歉,他基本听不明白。

不仅听不懂,孩子内心还会有一个感受:我的情绪在父母这里是不被接纳和不被理解的。

长此以往,这个小孩就会陷在自己的坏情绪里,无法真正学会将情绪言语化。也因此,他们始终无法学会控制情绪,以及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情绪上来了,就只会付诸行动。

所以,要改变这个孩子的打人习惯,首先,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的担心。要知道,你的孩子没有那么脆弱。你不必手把手教给孩子社交过程中具体如何做。你只需要跟你的孩子建立好进退有据的亲子关系,那么你的孩子就能找到跟他人的相处之道。

其次,父母需要放下那些大道理。多去看到孩子的情绪,并给孩子的情绪去命名。“你现在很生气/难过/委屈……因为……”,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孩子厘清他们的内在世界,让孩子情绪的天空由阴转晴。内在世界变得清爽透气了,孩子也就获得了心理能量和空间,去管控自己的情绪以及行为。

TIPS:

❶孩子在不会说话之前的打人,是在用“打人”引起你的关注;

❷1-2岁孩子打人,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❸3岁到6、7岁的大孩子打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❹大人做了坏的演示和坏的榜样,还有强制性管制,也会强化孩子的打人行为。

❺与其打骂孩子或者讲道理,不如多陪陪孩子,带孩子多做一些发泄体力的运动,多与孩子有肢体上的亲密接触;每当孩子有打人举动的时候,温柔地握住孩子的手,简单地告之“不可以”就好。

❻如果面对孩子打人,父母能够少些焦虑、愤怒、责骂,从容面对,那么就一定会带动孩子更好地改变。

上面就是小朗育儿网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于行为习惯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分享。

94%的朋友还想知道的:

(359)个朋友认为回复得到帮助。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家庭医生在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如有冒犯请直接联系本站, 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

本文标题:孩子总爱打人(幼儿行为习惯):http://www.wy668.com.cn/youery/101800.html

猜你喜欢